Search
Close this search box.

中国的思维中可能或正在出现如下十个战略误判

365j.me 中国的思维中可能出现如下十个战略误判 中国的思维中可能或正在出现如下十个战略误判

         第一个是不要轻视美国遏制中国的决心。自从美国宣布跟中国接触政策失败之后,是铁了心要全面遏制打压中国,而决不会放弃,及时对中美关系带来全面冲击也在所不惜。美国精英阶层不会在乎其全面遏制政策是否会对中美关系造成颠覆性、全局性破坏。

         第二个是不要被拜登政府的所谓“不搞新冷战”所忽悠。中美现在已经处在新冷战之中,这看起来跟当年美苏关系有所不同,看起来没有直接的有边界分际的军事对峙,但双方从政治、外交到经济和军事,已经出现严重对峙与冲突,甚至还没有找到像美苏之间的战略平衡点。

         第三个是不要误判拜登所谓的“合作”。按照拜登的说法,其所宣称的合作是符合美国利益、以及西方盟友利益的“合作”,所以谈合作不是战略性的,而是策略性的权宜之计。美国精英阶层的整体思维已经陷入与中国“脱钩”,或者“激烈竞争”亦或对抗之中。所以,全面遏制打压中国成为美国战略。

         第四个是不要轻视拜登口误“协防台湾”的严重性。台湾问题是中国最大的软肋,美国对此心知肚明,所以打台湾牌是美国的杀手锏,他不会放弃,除非中国敢于一战武统台湾。美国正在积极就中国武统台湾准备应急之法,种种迹象表明,不排除美国出兵协防台湾。拜登三次表态“协防台湾”,日本、澳大利亚蠢蠢欲动,都应该引起高度警惕,万不可掉以轻心。

         第五个是不要轻视欧洲小国与台湾发展官方关系的决心。立陶宛设立“台湾办事处”正在进行中,捷克和斯洛伐克紧跟其后,欧洲议会代表团访问台湾;与此同时,G20峰会之前,台湾外交部门负责人吴钊燮公开访欧,不但在欧洲19国议员组成的“对华政策跨国议会联盟”上致词,而且到访布鲁塞尔,会见欧盟领导人。一中红线一旦在欧洲出现破口,后果不堪设想。

         第六个是不要过分放大经济和贸易的影响力。中国长期以来着眼于经济影响力推动外交,但国际政治和外交的主轴历来是政治和价值观主导,军事做后盾。基本的状况是,相同政治理念和制度的国家更容易走到一起,被军援的国家往往对军援国家更加依赖,这些都是不争的事实。

         第七个是不要轻言“东升西降”。俗话说,瘦死的骆驼比马大,美国不论就经济、科技和军事实力,还是外交和软实力而言,都仍然是世界最强,至少相当长时间内无法撼动。而且也不要小看美国经济的韧性和强劲动力,以及他组织世界资源的能力。同时对欧盟、日本的科技和经济实力、外交影响力也不可小觑。要清醒认识到,现在世界的话语权仍然掌握在西方手中,这也是我们常常被西方制造的议题搞得十分被动的原因。

         第八个是不要误判美国两党之争白热化对自己有利。美国是政党政治制度,朝野分歧、党派之争本来就是其重要特点。最近十年来,因为政策分歧加剧,美国共和民主两党争斗激烈,但这丝毫不影响他们共同的价值取向。内部争辩也是美国内部厘清政策的利弊得失的一种方式。美国社会有自我修复的能力,问题发生就想办法解决,永远都是如此。而且这也从未有影响到他们一致对外。尤其近几年,美国朝野看似斗得你死我活,几乎在所有议题上难以达成共识,但在反华、对华强硬这一点上却是高度一致,所有反华议案无一例外在国会通过。

          第九个是不要误判美国与欧盟关系,放大他们的分歧。美欧具有共同的价值观,相同的政治制度,这是最基本的共同点。尽管他们各有利益诉求,会有分歧,以至于发生激烈争吵,但他们吵完和,和完吵,历来如此,至今也没有看到其联盟破裂的迹象。就潜艇时间看,看起来闹得不可开交,拜登和马克龙见面一谈,转头介绍印度去买法国潜艇,美法又和好。美欧关系是所谓“民主国家联盟”内部的矛盾,他们有共同利益,一旦受到威胁,必然携手对抗。

          第十个是不要误判(以为)美中不会发生军事冲突。中美两国是否会发生军事冲突或战争,主动方主要是美国。尽管两国都试图建立管控机制,避免这种军事冲突,但在紧绷形势下,很难保证不擦枪走火。拜登近日一番表态说得再明白不过了。11月2日,拜登表示,他不担心与中共发生武装冲突的可能性,说没有理由需要发生冲突,但话题一转说道:比可能的冲突更糟糕的是意外的冲突。

推荐阅读
Facebook 脸书
Twitter 推特
Reddit
Telegram
WhatsApp
Email 邮件
PRINT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