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军太平洋战略逐渐成形:长短枪瞄准中国!

美国正加速将其外交与军事重点,从打击中东恐怖主义,转向针对中国的大国竞争。在军事上一方面,从中东、阿富汗撤军;另一方面,将主要军力部署到西太平洋地区,并推出“太平洋威慑计划”,组建太平洋特种作战部队和太平洋海军特遣队,等等。
365j.me 美军太平洋战略逐渐成形:长短枪瞄准中国! 美军太平洋战略逐渐成形:长短枪瞄准中国!

美军太平洋战略逐渐成形:长短枪瞄准中国!

常设太平洋海军特遣队

6月15日,美国政治新闻网站Politico引述两名消息人士说,五角大楼正在考虑在太平洋地区设立一支常设海军特遣部队(permanent naval task force),以应对中共日益增长的军事力量。

这是短枪,架在中国门口,近距离威慑!

海军特遣部队仿照北约的大西洋常设海军部队(theStandingNaval Forces Atlantic),这是一支由多个北约国家的6至10艘驱逐舰、护卫舰组成的快速反应部队,在冷战期间起到威慑苏联共产集团的作用。

海军特遣部队大部分内容属于机密,但专家推测,这支太平洋海军特遣部队,应该包括是英国、法国、日本和澳大利亚在内。

今年3月份,前美国海军上将斯塔夫里迪斯曾撰文透漏,美国希望说服澳大利亚、新西兰、印度、日本、韩国、新加坡和越南,都参与南海巡逻。

他说:美国的目标,是建立一个全球海上联盟,共同威慑中共。

如此看来,这个太平洋常设海军部队应该是经常性的在南海区域巡航,确保南海自由通航,起到威慑中国的作用。

新战略:在亚太部署更多导弹

有军事专家认为,上述常规性巡航只是在和平时期的一种威慑手段,一旦开战,这些大型舰艇反而成为中国导弹的打击目标。

传统上,驻守在日本的美国海军第七舰队,是威慑中国的主力军,但这种优势因中国“下饺子”式的造舰优势和可能的导弹饱和攻击而削弱。

因此美军也正在谈论战时如何部署更多进攻性导弹,开展情报战和游击战,先发制人,摧毁中共的导弹发射体系。

于是提出改变战略,在亚太部署更多导弹。——这是对准中国的长枪!

战美国略与国际研究中心(CSIS)6月7日发布的《2021中国战略军力》报告显示:20年前当时美军在西太平洋拥有一艘航母和4艘两栖攻击舰,而中国为零,可是到了去年,美军在该区域的力量没变,而中国却装备了大量各种射程的弹道导弹,拥有两艘航母,6艘两栖攻击舰,46艘多功能战舰和48艘潜艇,建立起了牢固的反介入/区域拒止防御圈,影响范围已经扩展至第一岛链以外。

BBC报道说,美国国防部去年向国会提交的2020年度《中国军事与安全态势发展报告》说,中国在太平洋地区的导弹部署已经取得了对美国的优势。

报告认为“中国发展了不受任何国际协议约束的常规导弹部队。中国部署的射程在500-5500公里的陆基弹道导弹和巡航导弹超过了1250枚”,而美国目前只有一种常规弹道导弹,射程为70-300公里,美国没有巡航导弹。

这种弹道导弹,能够超出第一岛链,不仅威胁到第二岛链的美国基地,还可能对更远的目标构成威胁,甚至能够对美国本土和美国的盟友和伙伴构成威胁。

实际上,由于五角大楼越来越担心中国不断扩张了导弹库和军事能力,威胁到美国在亚洲的军事基地和盟友的安全,川普早在去年就支持美国在亚洲部署数百枚常规导弹,此举可迅速而轻易地将西太平洋的力量平衡,重新对美国有利。

而“太平洋威慑计划”的内容也是要在西太平洋第一岛链,分散建立能经受中国攻击的精准打击作战网络,在关岛部署地基神盾导弹防御系统,在太平洋岛国帕劳部署战术多功能雷达,并且在该地区各处建立多个作战领域训练基地,以便美军和盟军可以一起训练、共同作战。

围绕新战略的争议

因为上述原因,美国《外交政策》6月7日爆出五角大楼内部发生激烈辩论,以决定要不要将美军部队和高端武器放在西太平洋的中国导弹射程内。

6月15日,塔夫茨大学政治学副教授迈克尔·贝克利在《外交事务》发文指出,美国资源庞大,足以遏制中国的军事扩张。但美国国防部却没有制定出好的策略。

贝克利说,五角大楼不赞同在亚太地区部署更便宜和更容易安装的巡航导弹,而是推动大型军事平台(如航空母舰和驱逐舰),执行各种和平时期的任务。而这些军舰和战斗机在暴露的基地中,战争时期正是中国导弹攻击的活靶子。

更糟糕的是,华盛顿一直在向盟友输出这种观念,比如让台湾购买美国制造的F-16战斗机和艾布拉姆斯坦克,耗尽了台湾的军费。

贝克利指出,在许多军事专家看来,美国领导人的选择很简单,他们可以在亚太地区部署低成本的导弹和传感器(shooters and sensors),迅速恢复东亚的军事平衡,而不是继续把资源浪费在不相干的任务和昂贵的武器系统上。

贝克利说,与其等待战争开始,然后将易受攻击的航空母舰调入东亚,美国应该通过在海上和中国海岸线附近的盟国领土上,预先部署导弹发射器、武装无人机和传感器。这些分散的弹药网络对中国来说难以对付,而且不需要大型基地或花哨的平台。相反,它们可以被安装在几乎任何漂浮或飞行的东西上,包括改装的商船、驳船和飞机。

抵近中国海岸线开展情报战

为了应对中国导弹的“饱和攻击”,美军将领也在考虑在中国海岸线开展情报战和游击战,一旦开战,先发制人,摧毁中国的导弹发射体系。

这也属于“短枪”范畴,威胁性最强

3月31日,《华盛顿时报》报道,在参议院军事委员会证词中,特种作战司令部司令官理查德·D·克拉克将军披露,美军正准备建立第一支在印太地区活动的联合特遣部队(Joint Task Force-Indo-Pacific),特遣部队最重要的任务之一是信息战。

克拉克将军说,信息战是一项美军现代化计划的一部分,包括更好的情报能力、人工智能系统、加密通信和电子战武器等。“为了让我们在未来有效地进行竞争,我们必须使我们的精确打击和(情报、监视和侦察能力)都实现现代化,以便(部队)能够迅速看到和感知到,他们在危机时刻可能准备战斗的战场。”

6月5日,美国太平洋空军司令肯尼思·维斯巴赫在美国海军学会新闻网报道中说,面对中国军事能力增加,美国“要通过情报搜集密切关注,也正努力找到自卫的办法”。

此前,美国海军陆战队司令戴维·H·伯杰提出一项新战略:侦察和反侦察行动。伯杰在美国陆军杂志《军事评论》写道:“鉴于地域现实情况和不断扩大的精确打击制度,海军和联合部队将需要一支可以在敌方武器交战区(WEZ)内持续作战的‘内部’或‘防区内’部队(stand-in force)。”

伯杰表示,海军陆战队新任务将包括对中共军队(PLA)的侦察和反侦察任务,以及在中国近海进行活动。侦察是侦察敌人的活动,反侦察则是阻止敌方对美国部队的攻击。

这种新方法颠覆了早先计划,之前计划主要将海军陆战队地面部队和F-35战斗机部署在靠近中国的小型基地上。

海军陆战队新战略是为了应对中国快速发展的远程精确打击导弹和武器,这些武器使陆上基地容易受到攻击。伯杰说,大型海军舰艇现在也容易受到中国新型反舰弹道导弹东风-21(DF-21)和东风-2(DF-26)的攻击。

伯杰写道,作为回应,“一支轻型、自给自足、机动性强的海军远征部队接近中国沿海地区”,将为军事指挥官提供关键能力,并为寻找和跟踪高价值目标,如中共军方侦察平台、侦察部队和其它指挥、控制、通信、计算机、网络、情报、监视、侦察和瞄准系统等提供关键支持。

这支机动的海军陆战队将可以使用导弹和其它武器瞄准那些(敌方)系统,还可以为其它海军和军事力量提供线索,伯杰说这将是“高度致命海军和联合火力高度杀伤链”。

美军对华渗透侦察已经开始

从去年至今,美国军机、侦察船频繁抵近中国领空、领海侦察。这已经成为一种常态。

香港01近日报道:台海南海局势、中美关系紧张升温之下,最新消息指,美海军“胜利号”海洋监测船(TAGOS 19)到达西沙群岛东北部,并持续靠近中国海南三亚,引发关注。

6月17日,长期关注美军动态的微博博主“军武观察哨”发布消息,美国海军“胜利号”海洋监测船目前到达西沙群岛东北部,持续向中国海南三亚靠近。

值得注意的是,“胜利号”具有探测潜艇动向的功能。就在不久前的4月23日,中国军委主席习近平在三亚登上解放军新入列的长征18号战略核潜艇。当日,中国海军三型主战舰艇——长征18号艇、大连舰、海南舰在三亚某军港集中交接入列,习近平为三艘舰艇入列授旗。

军武观察哨另一则消息称,今年2月,美军“无暇号”(TAGOS 23)在南海侦察,并对西沙群岛东北部、南部和西部进行重点侦察,在西沙西部海域时距离三亚最近时也就200多公里,三亚附近的舰艇均处于其侦测范围内。

消息预测,目前为止,“胜利号”侦察的路径类似于“无暇号”的倒推路径,根据此前“无暇号”的路径,后续“胜利号”很可能会通过西沙群岛与中沙群岛之间的海域,移动到西沙群岛南部和西部,完成侦察后从中沙群岛南部航向巴士海峡,离开南海。

推荐阅读
Facebook 脸书
Twitter 推特
Reddit
Telegram
WhatsApp
Email 邮件
PRINT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