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与国之间的竞争,从本质上讲是人的竞争,人才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口红利的竞争。
毛泽东说得好!世间一切事物中,人是第一可宝贵的。只要有了人,什么人间奇迹也可以创造出来。
人口问题一直都是人类面临的一个巨大挑战,无论哪个民族,哪个国家,都难以逃脱人口问题。
美国现在政治变故,从根本上讲跟人口相关,但跟中国不一样,它所面临的是人口结构问题,即有色人种的急剧增加和白人种族人口的急剧减少,导致了白人至上主义者的恐慌,这才有了美国政治大师亨廷顿的惊天一问:我们是谁?然后就有了特朗普的反移民政策。
跟美国一样,中国面临的人口危机远大于外部危机。
中国崛起的过程中充满荆棘、障碍、危机,就目前和未来的情势看,危机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个是外部的地缘政治环境,主要是美国联合西方的遏制;一个是来自内部的,尽管有很多矛盾和问题,但根本的问题是人口危机,即低生育率+人口老年化-特别是未富先老。
人口危机将威胁到中华民族的繁衍和文化传承,威胁到中国人种的兴旺或衰败,威胁到中国市场的扩大与否,内需能否持续扩大,劳动力资源是否丰富与充足,从而是否有足够强大的发展动力与活力,一句话,决定了中国经济和社会是否可持续发展,一路走向强大!
1 国家危机
自2010年开始,中国经济增速从两位数增长跌落至2019年仅增长6%,期间再也没有回到过两位数增长。特别是最近六年持续在7%以下徘徊:2015年增长6.9%,2016年增长6.7%,2017年增长6.9%,2018年增长6.6%,2019年增长6%,2020年增长2.3%。
这是改革开放42年来出现的一个特殊现象。
我们知道,中国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是基于对经济持续增长不低于7%的预测、计算并进行规划的。这个7%的经济增长率充分考虑了就业需要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能源和原材料以及交通运输的支持,还充分考虑了巨大的人口红利和低成本。
如果经济增速持续低于7%,对中国现代化建设目标的实现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将产生重大影响。目前已经影响到居民的收入增速和消费支出增速双双下滑,消费不振反过来又抑制了经济增长速度。
所以,从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内在要求看,中国经济增长持续低于7%以下、甚至在6%左右徘徊,是很不正常的。
影响中国经济增长的因素很多,其中有三个重要因素是规划三步走战略所没有预料到的,一个是国际环境的突然变故,再就是国内因素:低生育率+未富先老。
中国领导人不久前明确指出,中国人口均衡发展和人口安全构成了新的挑战的是老龄化、少子化和劳动年龄人口减少,而不是人口太多。
普京把人口危机提高到“国家危机”的高度!
2 未富先老
外部因素就不说了,关键在于自身因素-根据唯物辩证法原理,内因起着决定性作用。
中国高速增长除了改革开放释放的发展动力外,人口红利是重要因素。而现在,人口红利逐步消耗、缩减,与此同时,中国还在发展过程中就已经开始迈进老龄化,即所谓“未富先老”。
中国人均GDP刚刚超过1万美元,刚刚进入中等国家行列,在全球排名第69(2020),是日本的四分之一,不足美国的六分之一,但已然人口老龄化。
日本1994年进入老龄化,当年人均GDP3.93万美元。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截至2019年年末,全国60周岁及以上人口为25388万人,占总人口的18.1%。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17603万人,占12.6%。而人口接近中国的印度老年人占比仅为6.38%。
中国是全球唯一超过1亿老年人的国家。
3 老龄化加快
随着20世纪中期出生高峰的人口陆续进入老年,可以预见,21世纪前期将是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最快的时期。
预计中国2023年就进入重老龄化,2033年或更早进入超级老龄化,2040年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将超过20%。
《大健康产业蓝皮书:中国大健康产业发展报告》指出,2050年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量将达到4.83亿人,超过总人口的35%。
根据历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和有关人口预测的结果,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例,由1982年的7.63%持续增加到2050年的34.1%;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例,由1982年的4.91%持续增加到2050年的28.1%;8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的比例,由1982年的6.59%持续增加到2050年的22.36%。
还有一个特殊现象:性别间的死亡差异使女性老年人成为老年人口中的绝大多数。
与此相对应,2030年左右中国人口开始负增长,劳动人口将快速减少,2040年之后进入人口将出现大幅下滑。
4 前车之鉴
人口老龄化严重制约着经济与社会的发展。一方面,原有的公共资源将会大量闲置,比如从幼儿园到中小学、直至大学的教育资源将会空置,现在农村人口流失后的撤并学校就是前车之鉴。而且,这十多年大量建设的商品房、办公楼将大量空置,其结果将对金融和居民财富带来灾难性影响。
另一方面,社会收入将会降低,健康医疗资源被大量挤占,同时养老津贴和福利开销大,必然加重社会负担。
这就是如今日本面临的困境,日本是我们的前车之鉴。
过去我们认为日本经济长期处于停滞状态的原因,是因为跟美欧签下了广场协议以及随后的经济泡沫破灭所致。实际上这是一个误区。
李光耀认为,日本经济长期停滞不前的根本原因是人口老年化,并因此而将变得平庸。
2012年,李光耀前往日本参加一个国际会议。在会议中,李光耀就日本人口问题提出了疑问,试图从日本领导人口中得到答案。他问日本领导人:你们有何解决方案?他得到的答案是“更多的托儿津贴与婴儿花红”。听到这个答案,李光耀表现的非常失望。
在李光耀看来,日本领导人的观念仍旧没有改变,他们已经落后于时代。李光耀认为,日本人口的问题在于年轻人不愿意生育了,而托儿津贴和花红并不能扭转女性的生育意愿。
李光耀认为,日本生育率这不是钱的问题,而是观念的问题。单纯地用金钱刺激,已经难以挽回人口下滑的趋势了。
5 低生育率
与此相关的是低生育率问题。
中国总和生育率自1991年低于世代更替水平(2.1),1995年陷入超低生育率水平,仅依靠寿命延长、老年人口增加及老年人口未到死亡年龄而维持人口增长。
2000年人口普查显示,中国总和生育率已经滑落到仅1.22;2010年人口普查显示,中国总和生育率进一步降至1.18。
而维持一个社会经济正常发展所需要的人口,需要的正常生育率(平均每个妇女生几个孩子)是2.1,即一个妇女生育2个孩子。
尽管我们开放了二胎生育政策,但新出生人口仍然逐年减少。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数据,2016年全年出生人口为1786万人,2017年为1723万人,2018年为1523万人,2019年为为1465万人;中国公安部户政管理研究中心最新数据:截止到2020年12月31日,2020年出生新生儿共1003.5万,男孩529.0万,女孩474.5万。
短短5年内,中国出生人口暴跌783万,跌幅超过43%!
有人预计,中国2020年的总和生育率很可能跌到1.0左右,扣除性别比失衡和少年儿童死亡,有效生育率为0.9。
这比2.1的正常生育率少了一半!
中国因出生率低,已经处于严重少子化。
总和生育率在1.1的情况下(扣除0.1的代际损失后就是1.0),就会形成“421”人口结构家庭,一旦爷爷奶奶辈陆续死去,家庭人口就会从7变为3,人口数量断崖式坠落。
如果按照30年是一代人,每过一代,人口减少一半!
一百年后,中国新生儿数量将退回到两千多年前的水平 ……
6 人口红利急剧减少
自2016年起,中国的总生育率滑落至世界倒数第一。中国生育率远低于全球2.45的平均水平,甚至低于发达国家1.67的水平。
随着堆积势能的释放,出生人口开始快速下跌,这背后是适龄女性大幅减少和生育率远低于更替水平。根据人口普查数据,在未来10年,我国22岁至29岁的生育旺盛期的女性将萎缩42%。即便自然生育率能提升并维持在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生育率平均值高出25%的水平,出生人口也将在2050年前后萎缩到约800万人。
在中国超低生育率持续25年和中国儿童人口占世界人口比例(2019年中国新生人口约占世界人口10%)长期下滑的情况下,很多中国人仍然认识不到中国持续低生育率的危害。
有人分析了19世纪英国的情况,当时的英国是第一个真正降低了婴儿死亡率的国家。这导致英国人口基数不大的情况下增长很快,使得有富裕人力去占领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乃至印度非洲……世界各地。
低生育率导致人口减少,最终导致劳动力不足。2019年末,中国16-59岁人口为89640万人,占64.0%,比上年减少89万人,下降0.28个百分点。
15岁以下潜在劳动力人口尤为重要-这就是最大的人口红利。2019年末,中国15岁以下人口为24977万人,占总人口的仅为17.8%。
同期,英国15岁以下人口占总人口比例是18%,美国21%,菲律宾、墨西哥接近20%,越南23.27%,沙特39%,巴基斯坦40% ……
2019年,印度15岁及以下人口占总人口比重是26.62%。预计2024年,印度人口赶超中国,那时的印度新生人口是中国的两倍以上。
一个严重缺乏劳动力的中国怎么跟那些拥有巨大人口红利的国家竞争?
7 劳动力匮乏的后果
劳动力匮乏将导致灾难性后果。
历史上有一个特别重要的现象,因西方工业化和劳动力不足,导致了大量从非洲贩卖黑奴。
现在,日本劳动力严重缺乏,经济发展动力严重不足,不得不考虑用机器人代替劳动力。
中国要不了多少年就会步日本后尘,那时不可能贩卖奴隶,是否要大规模开发机器人来发展经济,养活庞大的老年人口?
人口是经济、社会、乃至民族国家的生命载体、实力和竞争力的源泉。超低生育率所导致的儿童人口和年轻人口快速减少、老龄化迅速发展和未来人口快速负增长,将严重危害中国未来经济与社会发展,极大影响到中华民族的复兴大业。
现在看来,建国初期批评马尔萨斯陷阱并鼓励生育没有什么过错,而错在“拨乱反正”后采取了极端计划生育政策-主要是80年代开始的一胎政策,尤其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已经陷入超低生育率水平时,没有及时纠错,取消计划生育政策,最终导致了现在的人口危机。
8 竞争劣势
进一步说,一个人口迅速严重老化的国家,本身就意味着降低人口质量。未来人均GDP及其发展潜力,更是人口质量所决定的。
以美国为例,美国的生育率恰好处于2.1的正常生育率水平,加上受益于移民人口增加,其总人口一直快速增长,其中15岁以下人口占总人口比例是21%。
再看人口年龄中位数, 2015年中国为37岁,预计到2030年、2050年将分别升至43岁、50岁。而美国人口的年龄中位数,2018年为38岁,大体跟中国2015年相当,预计到2050年升至42岁,未来美国人口显著比中国年轻,且人均教育年限比中国更长,教育水平比中国更高,而且健康水平也远高于中国。
由于未来中国严重老龄化,而美国相对人口结构年轻,加上美国平均教育程度、健康水平和科技水平均高于中国,年轻人的独立性和创新精神较高,这些都导致美国人口质量远高于中国。
少生孩子的结果,最终就会导致未来中国相对美国是“又老又穷”。
在这种情况下,中国怎么跟美国竞争?
9 农村空心化
中国自1995年左右就陷入超低生育率,虽然发达地区和大城市和的生育率更低,但它们不断抽走落后农村及小城镇的年轻人口以补充自己。
以京津沪为例,2019年统计数据显示,北京出生率为8.12%,上海为7%,天津为6.73%,均低于全国10.48%的水平,但它们受益于年轻农民工的涌入,而大量增添新生劳动力。
由于农村或落后地区可抽取的年轻人口不断减少,中国人口危机先从落后农村开始,逐步向落后地区的中小城镇蔓延…… 农村已经“空心化”。
一个没有年轻人的农村怎么振兴?!一个“空心化”的农村靠谁来振兴?!
最为严重的地区是东北,出生率全国垫底。2019年辽宁出生率6.45%,吉林生6.05%,,黑龙江5.73%。
东北地区是最先迈入人口自然增长为负值的地区。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黑、吉、辽三省人口自然增长率分别为-1.01‰、-0.85‰、-0.80‰。
与此同时,东北人大量跑到海南、广东、福建等东南沿海城市,东北广大农村地区年轻人几乎跑光了,整个东北已经严重“空心化”!
2010年至2019年,东北三省人口减少超过了1425万人!2019年当年,黑、吉、辽人口分别减少了18.0万、11.0万、4.1万,三省合计净流出人口33.1万人,占总人口的4.77‰ 。
这就是东北经济难以振兴的根本原因!过去关于东北经济不振有各种各样的诠释,其实都没有说到点子上-关键问题是出生率低下,年轻人口下降,劳动力严重不足。
没有人,谈什么振兴东北?!
更为严重的问题是,随着超低生育率的持续,人口减少的危机从广大农村向城市、从东北向全国蔓延。
联合国预测,2030年中国的人口将达到巅峰数值14.42亿,之后人口将呈现负增长,形成严重的人口倒金字塔结构,社会不堪重负!
超低生育率和未来人口减少、劳动力严重不足,将是中华民族所面临的新千年最大危机!
10 有人才有一切
人口再生产和物质再生产是人类社会的两大再生产,而人口再生产又是物质再生产持续发展的基础,低生育率及其恶性循环必然导致物质再生产衰落,如此情况下,中国怎么崛起?!
社会经济活动其实就是人的需求和满足人需求的创造。没有了人,也就没有了需求,没有了市场,经济也失去发展动力与源泉,就像俄罗斯远东西伯利亚一样,荒芜一片!对未来中国来说,人口老年化+超低生育率就是最大的危机。
有人才有一切,而且还必须要有年轻人,才能有未来。
老人并没有错,但是只有年轻人才有创造力。对国家发展来说,老龄化是大灾难。
有分析认为,由于中国的超低生育率和未富先老,中国将可能没有机会从整体实力上超越美国。极端的说法,到2040年左右,当中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超过20%之时,中国将彻底失去人口红利,彻底失去发展动力。就像1990年代之后的日本,再难超越美国,除非美国的人口生育率降低到中国水平,人口老年化上升到中国水平,且终止移民。
按照目前趋势,若中国不能完全放开生育,并有效鼓励生育,到2050年,美国和印度的人口(主要是劳动力)实力显著超过中国,经济发展的人口红利也大大超过中国。
如果不采取措施扭转超低生育率的情势,中国将成为下一个大号的“日本”,更因为中国未富先老,很可能还不如日本,更谈不上超越美国,很可能印度也会超过中国!
这绝不是危言耸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