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审查川普的对华政策
拜登就职后,要求相关部门审查川普的对华政策,同时放缓了在产业链方面与中国脱钩的步子。
1月21日日,当时的美国候任财长耶伦以书面形式答复参议院金融委员会有关其任命提名的听证会,在谈及中美贸易问题时,表示拜登政府将对前总统特朗普对华贸易政策的所有方面进行全面审查,包括中美在2020年1月签署的贸易协定的执行。
她还表示:“拜登总统已经明确表示,在对美国工人和本土基础设施进行重大投资之前,不会签署任何新的自由贸易协定。国内的经济复苏必须是我们的首要任务。”
在此期间,拜登政府对科技产业链进行了审查,其中包括对微信和TikTok等中国科技公司相关问题的审查。据路透社报道,TikTok出售其在美国的资产计划已被“无限期搁置”。
2月20日,白宫表示,拜登政府对TikTok及其他中国科技公司的相关问题审查并没有明确时间表,也没有采取积极的新措施。
外界曾认为,拜登政府的这一做法“能给中国喘息之机”。
2 审查工作即将完成
日前有消息说,拜登政府审查川普政策的工作即将完成。
3月17日,美国参议院外交关系委员会主席梅嫩德斯(Bob Menendez)宣布,该委员会计划在4月中旬最终审定一套全面的中国相关议案。该份议案或结合拜登政府对华各项政策的审查结果,成为拜登政府对华战略的基本文本。
外界(特别是中美双方)都在高度关注4月的这份议案,并由此推测第二季度是中美重要窗口期。
此前,中方舆论判断,拜登政府目前尚未形成完整的对华战略方针,大多数特朗普时期的对华政策还都在继续执行,但都处在“审查期间”。
但通过对拜登上任以来其团队对华政策的表述进行系统性梳理,从中可看出拜登政府对华政策的大致轮廓。
3 是否延续特朗普的强硬对华政策
这是大家首先关心的问题。
从拜登就职两个多月的举动看,他仍然在延续特朗普的强硬对华政策。要说有什么改变,一是提法上和口气上的变化,二是更慎重,要求先评估,再决定,所以未来的对华政策将更系统、完整,更具战略性和更有计划,而非零敲碎打。
拜登团队传递了这样一个信息:尽管政府中会有许多奥巴马政府的熟面孔,但是对华政策不会回到十年前的状态。主要是美国的画风变了,拜登政府的态度将受到民意、舆论和保守派阵营非常严格的约束。
大家记忆犹新的一件事就是一个警示:刚就任的美国商务部长雷蒙多曾拒绝明确承诺将中国电信公司华为留在国家安全黑名单上,结果不被共和党参议院认可,差点不能通过任命,直到她改变态度。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她日前接受美国公共广播电台(NPR)采访时,中国“威胁”和中国“竞争”成为关键词。
在当下华盛顿的政治氛围,任何与北京的关系都被视为绝对有害。包括共和党议员在内的政治对手已经开始仔细审查拜登团队的声明,准备猛烈抨击任何旨在推翻前总统特朗普对华惩罚措施的努力。
4 对华关税是否会被取消
这是在备受关注的经贸方面第一个被关注的议题。
美国舆论认为短期内不会被轻易、主动取消,而将会作为拜登对华谈判的筹码。
特朗普政府已对中国约3700亿美元的商品进行征税(不包括部分豁免商品),且被认为是对华谈判的主要筹码,拜登上台后自然也不会轻易放弃这项重要筹码。
进一步说,拜登可能会以此为筹码,在中美第二阶段贸易协议谈判中要求中国在经济结构上做出调整,中欧投资协定和CPTPP或是对标标准。比如,要求中国提高对外开放程度(尤其是金融业、服务业)、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建立审查机制)、补贴透明度、国有企业(非歧视性待遇与非商业性援助)、电子商务便利化(信息保护、数据自由流通)、政府采购(界定范围等)等方面提出较高要求。
5 否会维持对华科技制裁
这是被高度关注的重点议题。
一般认为,拜登政府依旧会维持对华科技企业制裁,但会灵活实施。对于低技术含量的产品或服务可以放宽审批标准,比如适度放款中低端芯片供应-现在对中芯国际芯片供应就是这样做的;但对于高技术产品和服务依然会特别严格,比如5G、6G相关产品和高端芯片甚至会更加收紧。
拜登上月签署行政令,以保障国家安全为由,对半导体等关键产品供应链进行审查,要求摆脱对中国的依赖。
有一个佐证:3月1号美国国家人工智能安全委员会(NSCAI)通过了一份长达700多页的报告,这份报告的核心内容就是:建议美国对中国的芯片技术继续升级卡脖子的力度,防止中国未来在半导体制造领域全面超过美国,最终的目的是使得中国的半导体行业整体落后美国两代的水平。
3月13日,彭博社报道,拜登政府将对一些华为供应商施加新的5G许可证限制,将进一步收紧出口许可证的获批条件,禁止出口用于5G设备或5G设备一起使用的产品。
殊不知,保持美国的科技领先是拜登政府的重要目标,而“领先”是一个相对概念,放慢中国在高精尖技术上的发展也是保持美国科技领先的一种方式。
6 是否与中国脱钩
这是最大的关注点!
尽管国务卿布林肯在上任前曾认为,中美不应该脱钩,但他上任至今没有再重申这一说法。
尽管拜登一定会一改前任的反全球化政策,但这跟是否跟中国脱钩是两个频道的事情。拜登政府正在加强与欧盟、日本等盟友合作,打造关键产品供应链“小圈子”。特别是在半导体、稀土、医疗设备等关键产品与盟友联合打造供应链“小圈子”,一方面确保关键产品供应链安全,另一方面将中国排挤出关键产品供应链之外。
拜登政府将在科技、军工、关键原材料等领域跟中国脱钩在所难免。
尽管拜登政府至今没有表态是否重返CPTPP,但很有可能跟中国飙劲,以重返CPTPP跟中国制造障碍。毕竟,TPP是奥巴马政府费尽心机打造的,是排华性的-为了在亚太地区跟中国脱钩的。
美媒近日报道,拜登政府重返很可能CPTPP,但又不仅是重返这么简单。它会故意推高国际准入门槛,包括国际贸易、劳工环境、知识产权、国有企业等领域的较高的要求,而这些要求中国短期内或将难以实现。由此将中国排挤出国际市场,从国际规则方面制约中国发展。
当然,更多人认为,中美经济很难脱鈎,特朗普时期中美关系恶化,贸易战持续数年,两国都没有脱鈎,现在也不会脱鈎。
至于近来H&M、Nike等西方大公司禁用新疆棉制品-会否引发国际企业抱团抵制,而中国内地发抵制这些公司-是否会演变成“抵制外国货”的民族主义浪潮,美媒认为这个可能性不大。因为国际企业市场很多都在中国,企业更多还是要讲求利润,如此做法对他自身并没有好处。
7 拉拢盟友重建美国领导地位
3月3日,美国发布了《临时国家安全战略方针》(简称“方针“),将中国视为本世纪“最大地缘政治考验”。指出中国是“唯一有能力将经济、外交、军事和技术力量结合起来,对稳定和开放的国际体系提出持续挑战的竞争对手”。
无独有偶,恰好在这一天,美国务卿布林肯也作出同样的表述,并指出中国是“21世纪最大地缘政治考验”。他声称,美对华政策将秉持“该竞争时竞争,能合作的时候合作,必须对抗时就对抗”的原则,而无论在哪种情况下,美国都必须站在“优势地位”来“管控”两国关系。
从民主党去年3月公布的外交政策纲领,到一年后新出炉的《方针》和布林肯的政策宣示,拜登政府的态度很明确:中国是美国的头号竞争对手,强硬遏制中国的总体战略不会改变。
另一方面,拜登政府批评特朗普“单边对抗”、“极限施压”的策略是失败的,提出要拉拢盟友,重建美国领导地位,并发展竞合并存的中美关系。
拜登的国家安全事务助理苏利文提出“内政即外交,外交即内政”,声称外交政策是解决美国内部威胁的关键,而拜登政府国家安全策略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弥补特朗普“美国优先”政策造成的破坏,修复与盟友的关系。
显然,拜登在回归传统,拉帮结派。他还提出要在年内召开“全球民主峰会”,邀请全球“自由世界国家和公民社会组织”建立统一战线,应对“正在扩大全球影响力”的中国。
8 竞争中加入了“价值观因素”
拜登团队最近表示,跟中国之间会有非常激烈的竞争(extreme competition)。之所以这样表述,主要是拜登政府在中美竞争中加入了“价值观因素”,将经济和科技竞争政治化了。
这是跟特朗普最大的不同。
拜登政府更重视意识形态和价值观领域的竞争,正竭力将中国塑造为美国乃至整个“民主世界”的头号敌人,目的是让美国顺理成章地重新扛起“民主联盟”盟主大旗,对中国展开围剿。
所以,在经贸、科技等领域“围剿”中国的同时,拜登政府归民主党传统,打出人权牌和意识形态牌,在涉疆涉港涉台等议题上联合盟友牵制中国。
在国务卿布林肯周游欧亚大陆拉帮结派之际,美国贸易代表也抓紧与欧亚盟友对话 讨论中国贸易行为和人权等问题。3月23日,布林肯在北约发表演说,美国贸易代表戴琪则与日本、法国、墨西哥和韩国官员讨论了彼此间的贸易关系,专门提到了对中国不公平贸易行为和人权问题的担忧。
戴琪此前与英国国际贸易大臣特拉斯讨论美英双边贸易关系,双方同意在一些关键的问题上进行合作,其中就包括如何应对中国的不公平贸易做法。
戴琪被参议院确认前,美贸易代表办公室向国会递交了《拜登总统2021贸易议程与2020年度致国会报告》,其中提到将使用“一切可以使用的工具”应对美国所说的北京不公平的贸易做法。其中诸多地方涉及价值观内容。
目前正在发酵的西方公司禁用新疆棉制品的事件,就是经济议题政治化的一个典型案例。
9 竞争不意味着排除合作
当然,竞争不意味着排除合作,这也是拜登跟特朗普的不同。
一些专家分析指,美国未来数年仍将面临严峻经济困境,拜登政府客观上有必要与中国缓和关系、加强合作。
拜登团队在不同场合表示,美国将在气候变化、全球卫生安全、军控、核不扩散等议题上,与北京展开“务实外交”。美国各界专家均认为,在这些议题上,中美两国有合作的空间和必要。
新出炉的《方针》也提出,与中国竞争并不意味着双方无法合作。
从现有资料来看,拜登倾向于采取“选择性竞争”的做法,在军事、意识形态领域挑动对立,在经济、高科技领域与中国展开竞争,在以上领域则展开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