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针锋相对 唇枪舌战
中美双方高层从3月18日起在阿拉斯加进行为期2天的面对面会晤,第一场会谈一开始就陷入镜头前硬拼状态。好不容易重启的中美高层对话,变成了针锋相对、互不相让的唇枪舌剑。中美阿拉斯加2+2会谈刚一开始,双方矛盾之深即刻暴露无遗。
(据悉,当天的第二场会议相当低调。)
但最让世界媒体感兴趣的焦点是3月18日会议开始时的互不礼让。——美方的安排很简陋,很不外交礼仪,打完嘴仗吃泡面,美国网民吐槽,很不把中国当回事。
但更让外界大开眼界的是中方不再隐忍,直接用大白话怒怼美方。
于是,世界各大媒体在报道的标题中都着重描述会谈气氛的紧张。以美国铁杆盟友英国为例,英国《卫报》用词是“公开斥责”(publicly rebuke );《独立报》称中美“公开会谈中对撞”(clash at public talks);《泰晤士报》形容双方“互呛”(trade barbs);《金融时报》称双方“大抛指责”(hurl accusations);天空卫视新闻台(Sky News)的报道很直白:“开场很糟糕,双方互相攻击了一个多小时”。
法国rfi以“中美对话开场白刀光剑影 硬碰硬”为标题进行了报道,开头就说:
他们之前承诺要说出一切,果然,他们兑现了诺言 ! 美中对话周四在美国领土阿拉斯加开场。开场白语气非常强硬。美中两国在拜登时代首次面对面,在世人面前呈现出不可和解的对抗。
报道说,东道主美国指责北京的行动威胁建立在国际法基础之上的全球秩序,誓言华盛顿为捍卫原则和友邦战斗到底。杨洁篪一上来就指控美国冷战思维,到处推销自己的民主制度,强调中方希望的是双赢。美方则批驳杨的说法“蛊惑人心”。
报道说,杨洁篪显然有点愤怒了,他指责美国利用强大的军事力量及主宰性的金融控制力向一些国家施加压力,美国还滥用国家安全名义,威胁全球贸易前途。还指责美国企图要把他们的民主制度强加于全世界。
布林肯有点越过通常的外交礼节,打断杨的话说:“我听到的与您所说的恰恰相反,美国重返盟邦得到普遍的赞赏,我也听到了对你们的政府的所作所为有种很深的担忧“。
2 反应强烈 怒怼美方
更让西方媒体震惊的是,中方代表-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共中央外事办公室主任杨洁篪,罕见地当面严厉批评美国:“你们没有资格在中国的面前说,你们从实力的地位同中国谈话”,“中国人不吃这一套”!
还有更多怼美“金句”:
针对美方对中国内外政策攻击指责,挑起争端,杨洁篪说:我们把你们想得太好了,“我们认为你们会遵守基本的外交礼节;
针对布林肯表示从实力的地位同中国谈话,杨洁篪怼回:30年前你们就没这个地位讲这个话;如果你们要跟我们好好地打交道,那么我们就相互尊重打交道;
针对美国在本次高层会谈之前就香港问题再次宣布制裁,王毅批评:“这不是正常的待客之道”;
针对美国过去几年对中国“无理打压”,中国外长王毅说“美国的这个老毛病要改一改了”;
杨洁篪还诘问:难道我们吃洋人的苦头还少吗?难道我们被外国围堵的时间还短吗?
杨洁篪:美国有美国式的民主,中国有中国式的民主;
美国的民主到底做得怎么样,不是美国一家说了算;
美国凭藉武力和金融霸权,对其他国家长臂管辖和打压;
美国应该自己管好自己的事,不要转移矛头,把国内没有解决好的问题转移到国际上去;
对抗对美国没有好处,我们中国是挺得过来的;
杨洁篪:只要中国的制度对头,中国的人民是聪明的;
杨洁篪:要卡住我们是卡不住的!
3 忍受多时 一朝爆发
这些硬气的话不仅瞬间刷屏中国社交平台,同时也引爆国际舆论场。西方媒体说,杨洁篪说了许多重大外交场合不常出现的大白话。
美媒报道,中方一场强硬的态度让布林肯、沙利文大为震惊。——应该是意想不到吧!
中国过去可从来没有这样当面强硬怒怼美国,应该说实在是忍无可忍了!
这背后的因果,不仅源自特朗普政府对中国的恣意攻击,也来自拜登政府坚持特朗普敌视中国的政策。本来这次中美高层会谈是美总统拜登上任以来两国首次高层接触,应该成为一次“破冰”之举,但拜登政府会前带着节奏打压中国,成为中方爆发的导火线:
——当中方把这次会晤定性为中美“高层战略对话”时,美国国务卿布林肯针对性的表示这不是什么“战略对话”,故意让中方难堪。布林肯还说,美国想利用这一机会就北京对美国及盟邦在区域安全、繁荣与价值观上构成的挑战“表达我们的关切”。摆明了就是想要改善关系,而是要利用这次会议打压中国。
——外界期待这次会谈是重启中美高层对话的一个起点,但布林肯对外表示:美方无意进行中方所期盼的一系列后续交流。
——中美高层对话前夕,美方突然打出澳洲牌,试图用中澳关系作为中美关系改善的提前条件,要挟中方。,美国印太事务协调员坎贝尔3月15日公开放话:如果中国不停止对澳大利亚的“经济胁迫”,美国将不会采取实质性行动来改善双边关系。
——中美高层对话前夕,布林肯3月16日更新香港自治法报告,点名对24名中港高级官员实施制裁,制裁的理由是他们破坏香港的高度自治。
3月17日,美方突然宣布制裁中国公司。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FCC)表示,已开始撤销中国联通美洲公司和太平洋网络公司及其全资子公司ComNet在美国提供电信服务的授权。
——为了打压中方,美方故意在在宣布这次对话之后,先行安排举行了美日印澳“四方峰会”,讨论印太安全,目标直指中国。
还刻意安排布林肯和国防部长奥斯汀在阿拉斯加会谈前(3月16-17日)到访东京与日本外相和防卫相举行2+2会晤;之后,前往韩国首尔,与韩方举行美韩2+2会晤。
美方还特别强调这先后“次序”的重要性。华盛顿智库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中国力量项目主任葛莱仪表示,这种安排是向北京显示,美国拥有强大的联盟。
——即使在距离对话开始前几个小时,美方对华的态度也非常地强硬,没有丝毫为“对话”铺垫的意思。美媒由此认为美方并没有想要取得任何会谈成果。
不仅如此,美国还拉拢日本攻击中国。在美日2+2会晤期间,布林肯严词抨击中国,两国发联合声明指责中国的海洋主张和相关活动违反了“国际秩序”,声明捍卫了日本对钓鱼岛进行管理的权利。在美国的带动下,一直以来力图平衡中日关系的日本也毫不客气地对中国点名批评。
纽约时报认为,布林肯和奥斯汀东京的访问,为美中会谈“设定了对抗性的气氛”。谴责中国威胁,为美中对话定调。
布林肯、奥斯汀的首尔之行也采取相同立场。3月18日,布林肯在首尔出席记者会,直接了当地批评中国“一贯违背承诺”。
只是没有料到韩国拒绝加入“抗中联盟”。韩外交部长官郑义溶在当天表示,中美两国对韩国来说都很重要。郑义溶称,美国是韩国唯一同盟国,中国是最大贸易伙伴。
在2+2会谈前,美方采取一系列不友好举动,似乎要对中国一个下马威。
对于美方带节奏的举动中方也有预感,甚至非常愤怒。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质问:这是给中国一个下马威吗?并指出美国在对话前“带节奏施压,不可能得逞”。
美媒就此认为,中美阿拉斯加会谈将会是一次艰难的会议。甚至,就连这次会议的重要性,中美双方都没有共识。
为了美方给中国一个下马威,也为了让美国国内看到拜登政府并不重视这次会谈,美方在会议安排上也带有轻视的意味。根据法新社报道,这次对话没有准备任何饭局,这是以往中美高层会议所不曾有过的。
4 小有成果 一点光亮
最后说点好坏参半的消息,阿拉斯加会谈取得一个成果:美可能放宽中国公民签证限制。
拜登政府官员在3月18日的中美官员会谈后表示,他们对放宽特朗普时期对中国公民实施的一些签证限制持开放态度,但对中方要求的放松关税和对中国官员制裁不持开放态度。
根据3月18日当晚收到的拜登政府发出的简报,一位高级官员说,当天的两场会谈是“实质性的、严肃的和直接的”,会谈时间远远超过了原来安排的两个小时。
这位官员在简报中说:“正如我们计划的那样,我们在这次会议中概述了我们的利益和优先事项,同时我们也从中方同行处听到了同样的内容。”
第三场会谈于今天(19日)上午举行。到截稿前,各方透露的消息显示,中美双方都强调了许多需要更紧密合作的领域,包括气候变化和大流行病救济。
不管怎么说,阿拉斯加会谈总算露出了一点曙光。谈总比冷战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