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离接触就是中方胜利
谁都知道,中国目前面临战略困境,最不愿意的就是邻国借此搞事,更愿意和印度搞好关系,即便是中印之间存在领土冲突,中方也希望能通过和谈解决冲突,中国并不希望在西南边境多一个印度这样的敌人或对手,影响到自身的战略全局。
发生边境冲突后,中印双方关系急剧下降,印度反华情绪急剧上升,抵制中国商品和投资,下架几十款中国网络软件,这些都是中国不乐见的。
所以,最希望结束冲突,重归正轨的是中方。
2月10日,中印两军根据双方达成的共识,开始在印两军位于班公湖南、北岸一线部队按计划脱离接触,同步撤离。
目前,双方均满意班公湖南、北岸的撤军,就西段实控地区其他问题进行“坦诚深入交换意见”。
2月11日,印度国防部长辛格在议会表示,在完成班公湖地区撤军之后,双方军事代表将协商如何结束达卡地区仍存在的军事对峙。
中印双方“已经商定,当每一步脱离接触完成后,将在实地进行核查。他补充说,“自2月10日以来,脱离过程绝对顺利。”
这本身就意味着中方的胜利。正应了中国兵法上的一句名言:不战而屈人之兵!
据美欧媒体报道,在2月20日第十轮军长级会议举行之前,中印已经按照此前第九轮会谈的共识,完成了一线部队脱离接触。从中印双方的表述来看,尽管部分地区仍存在争议,但撤军势头不会改变。
调子高低反差背后的玄机
对于撤军行动,北京方面异常低调,新德里方面则不断放出解放军撤离的影像资料,意图给外界造成“解放军撤离、印军按兵不动”的假象。
在班公湖北岸的“手指地区”(Finger),印媒称解放军已拆除F4、F5、F6、F7、F8处的军用帐篷、掩体,撤走火炮等武器。F5、F6之间的简易码头、直升机停机坪、临时医院被拆,F4的兵力撤走。而印军则从F4撤至F2、F3之间。
路透社报道称,航天技术公司Maxar Technologies提供的2月16日拍摄的卫星图片显示,在班公湖北岸中国军队的多个营地已经被清空。报道称,中国军队的撤离行动从今年1月下旬就已经被观察到。
但事实是印方也从速脱离接触,而且印度更希望撤离军事对峙。因为印方并没有准备好跟中方开战,也耗不起长期对峙。特别是冬季到来,高原严寒,印方后勤补给严重不足,棉衣都要靠海外采购,这跟边境设施完善,无取暖之忧,且后勤保障充足的中国军队相比,反差太大。
由此胜负已定。
中方在班公湖具有军力优势
纵观此次撤军,印媒称,解放军在班公湖南、北岸共部署至少200辆各型装甲战车、60门火炮和6000名士兵。
按照印军披露的材料,在班公湖南岸的热钦山口,解放军不仅派出88B、99A式主战坦克,04A式步战车,甚至还有PGZ95式4管25毫米自行高炮(射速超800发/分)。
分析普遍认为,在前线突击力量外,解放军必然会在后方部署由反坦克导弹、自行火箭炮、自行榴弹炮组成的梯次火力支援力量。相较仅露面4辆T-72M1坦克和2辆BMP-2步战车的印军,解放军边境兵力配置是压倒性的。
印方死亡士兵远高于中方
中印军队在班公湖脱离接触后,中方2月19日将加勒万河谷冲突亡者公之天下,包括重伤的某边防团团长祁发宝和死亡的某机步营营长陈红军和战士陈祥榕、肖思远、王焯冉。
去年,印方公布印军死亡20人。在中方没有公布牺牲官兵信息之前,印度媒体一直渲染在加勒万河谷冲突中,中方死亡超40人,并认为印方取得重大胜利。
据公开信息,印军死亡的20人多来自不同单位,包括比哈尔联队12营(1死)、16营(12死),旁遮普联队3营(3死),第3中型炮兵团(2死),第81野战炮兵团(1死),81旅山地通信连(1死)。
从中国方面披露的证据来看,印军在中方增援到达后匆忙撤退,甚至顾不上伤员,是中方救助了这些印度士兵。
中方回放冲突场景:教训印度
双方达成边境脱离协议后,中方公开加勒万河谷冲突细节,似乎让印军的“胜利”失去光泽。
公开信息显示,2020年4月,印军在加勒万河谷持续抵边修路架桥;5月6日,印军越线进入中国一侧,构筑工事,阻拦解放军巡逻;5月8日,印军在三角地带修筑简易过河桥;5月22日,印军架桥,并在三角地带铺设简易直升机停机坪;6月6日,中印军长会晤,印军承诺不越线巡逻和修建设施,与解放军商定撤军事宜;但在6月15日,印军越线,暴力攻击解放军交涉官兵……
从中国公布的视频看,应是团长祁发宝、营长陈红军等人——导致两军近600人混战。据称,期间印军有3人被直接打死,包括一名上校营长,17人后不治身亡,另24人重伤,110人轻伤。解放军俘虏印军约50人,含1中校3少校,后分两批放回。
为避免2014年支普齐对峙、2017年洞朗对峙,及今次加勒万河谷冲突重演,未经证实的消息指,解放军在最新谈判中放话:若再发生类似加勒万河谷流血冲突,解放军将给印军“上一课”,令后者在三五年内不敢采取行动。尽管难以证伪,但中国内部的确有一股要求“狠狠教训印军”的浓厚情绪。
印方对“解密”加勒万档案罕见静默
中国军方机关报《解放军报》最先刊发题为《英雄屹立喀喇昆仑——走近新时代卫国戍边的英雄官兵》的长篇报道,部分披露了去年6月加勒万河谷的流血冲突事件细节,指出印军“早有预谋地潜藏、调动大量兵力,企图凭借人多势众迫使我方退让。”
此外,中方进一步公布了部分冲突现场视频,佐证了文中的描述。画面显示,祁发宝团长只带几名士兵与印方交涉,未果后,数倍于中方的印军趟过河水扑向中方而来。视频一经公布,也引起了中方的民意愤慨。
比起冲突刚发生之时印度媒体几乎狂热的高调,在中方官方确认伤亡人数之后,印媒在报道相关事件时冷静得与过去“判若两人”,今日印度旗下的商业报纸《今日商业》在相关新闻报道中,全篇引用中方的相关报道,说中方首次公开承认有伤亡,只在文末用一句“中国解放军使用石头、棍子和嵌有钉子的棍子攻击印度士兵。”略微带过后,落在中印已经完成第十轮军长级会谈,将实现脱离接触。
印度斯坦时报大致也遵循类似的发声模式,不同的是,增加了一句“中国官媒就冲突谴责印度,但印度军方否认该指控,坚称中方侵入实控线。”
目前,印度军方未有公开发声,CNN和路透社都试图联系印度军方求证,均未获得回应。当然,中印双方已经达成了脱离接触的基本共识,边境局势有望重回稳定,中方选择在协议达成之后才公布牺牲官兵,既是对国内、对烈士有所交代,也给印度留足了面子。
加勒万河谷仍由中方实控
流血冲突告一段落,但加勒万河谷三角地带目前仍由解放军实控,从战略目标及战斗过程、结果来看,印军的表现着实不堪。但从后续高调嘉奖等反应看,印军是否吸取教训,外界还很难持乐观态度。
目前,解放军仍没有放松中印边境布防。
另外,中方尚有牵制印方的多张牌。即便解放军不出手,中国可以发起代理人行动,即使可能违不干涉内政原则,也会扶持印度内部分裂势力;其二,便是强化军援巴基斯坦、孟加拉国等印度邻国,分散印军精力,加重防务负担。
最新信息显示,中国正准备向巴基斯坦交付一批新型VT-4主战坦克,其性能看齐甚至超过印军的主战坦克。另外,巴军购置的054A/P护卫舰、S-20P潜艇正在建造中。
印度没有做好发动战争的准备
印度北方军区司令:去年8月中印一度濒临开战边缘。2月17日,印度北方军区司令乔希中将在接受《今日印度》采访时表示,去年8月中印军队军事对峙的局势一度“极其、极其紧张”,两国军队临近战争边缘。
乔希称,“加勒万事件已经发生,红线已经划定,我们绝对可以自由地按照自己的意愿开展行动。”他指的是,去年6月印度和中国军队在加尔万山谷发生的流血冲突,20名印度士兵被证实在冲突中死亡。印度政府后允许印军在必要时可以开枪自卫。在此之前,印度军队虽然携带武器,但根据与中国谈判中达成的协议,双方不允许开火,以避免伤亡。
但实际印度并没有做好发动战争的准备,或许想趁着中国忙着应付美国的时机,在边境讨得一点好处,却误判了局势,也误判了中国的决心,以至于将自己陷入民意的包围之下。另一方面,当前印度深受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的冲击,国内已然应对乏力,无论如何也只能“冷静”。
在分析人士看来,很多印度民众和中下层官兵都狂热地认为,印度可以与中国一战,一雪1962年中印边境战争的前耻,甚至一举解决两国长期存在的边界问题。
但在中印边境冲突中,印度又从未中占过上风。今次中印激烈冲突之后的脱离接触,印度应该需要一定时日消化才能缓过神来。但是,印度能否真正捋清局势,依然要打一个问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