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议院弹劾审讯中的小插曲
美国参议院在美东时间2月9日开启对特朗普弹劾案的第二次审讯,以56票对44票确认弹劾案符合宪法,并同意继续推进弹劾审判各项流程。
2月12日下午3点,前总统川普的弹劾辩护律师在国会参议院完成了3小时的辩论,并总结了他们的陈述。律师们谴责民主党弹劾经理的做法是政治上的猎巫、操纵仇恨言论打击川普的做法,并展示了民主党人使用类似仇恨言论演讲的视频。因特朗普律师进行了强有力辩护,参议院共和党人对辩护律师的表现大加赞赏。
2月13日的庭审出现了一个插曲,民主党弹劾团队一度突然临时提出传唤证人的动议并投票通过。
随后,愤怒的特朗普律师团队开列了一个301人的证人名单,这份名单中包括众议院议长佩洛西、副总统贺锦丽和华盛顿DC市长鲍泽等人。特朗普团队要求佩洛西等人解释,为何在1月6日之前一再拒绝提高国会大厦的安全防卫?
据说,特朗普律师团队的举动吓坏了民主党人。就在特朗普团队列出上述名单后,民主党弹劾团队很快便撤回了传唤证人的计划,弹劾程序从新返回最后收尾阶段。
弹劾审判未跨过2/3的投票门槛
2月13日,美国参议院对前总统特朗普的弹劾审判进行到第5天,在刚刚完成的终极投票中,支持弹劾的未能跨过2/3的投票门槛。
当天午3点50分,美国参议院以57票“有罪”对43票“无罪”,没有通过对特朗普的最终弹劾定罪。
这一结果不出外界所料。外交普遍认为参议院弹劾案很难跨过三分之二的高门槛。共和党参议员格雷厄姆2月10日就告诉特朗普:弹劾案“结束了”!
弹劾判决结果发布后,特朗普第一时间发表了声明,感谢他的团队为维护正义和捍卫真理所做的不懈努力。
特朗普还说:“我还要对所有美国参议员和国会议员表示最深切感谢,他们为我们所有人崇尚的宪法和我国核心神圣的法律原则感到自豪。”他表示,令人珍视的宪法共和国是建立在公正的法律规则之上,这是对我们的自由和权利必不可少的保障。
共和党进一步分裂
在参议院投票现场,主持人要求每位参议员站立回答同意,还是不同意定罪,最终投票中,倒戈而支持民主党弹劾案、投票认定川普有罪的有7名共和党参议员,分别是:
缅因州的苏珊·柯林斯(Susan Collin)、阿拉斯加的丽莎·默科夫斯基(Lisa Murkowski)、犹他州的米特·罗姆尼(Mitt Romney)、内布拉斯加的本·萨斯(Ben Sasse)和宾州的帕特·图米(Pat Toomey)、路易斯安纳州的比尔·卡西迪(Bill Cassidy)、北卡罗来纳州理查·波尔(Richard Burr)。
参议院多数党领袖麦康奈尔私下向幕僚形容他对民主党要弹劾特朗普很高兴,因为这样可以把特朗普从共和党赶走。他私下指出,特朗普的确犯下可以被弹劾的罪名。
在众议院有10名共和党议员投票支持弹劾特朗普,其中包括属共和党的前副总统切尼(Dick Cheney)的女儿、共和党在众议院的第三号人物莉兹(Liz Cheney)。
众议院少数党领袖麦卡锡虽然反对弹劾,但美国媒体报道他将不会要求共和党议员投票反对弹劾议案,意味共和党人可以按自己的意愿投票。
不止于此,在弹劾期间,逾百名共和党籍的前政治任命官员、民选官员不满该党不反抗前总统特朗普及危害美国民主,计划退党并另起炉灶,成立走中间偏右路线、反特朗普的第三方政党。
这人共和党人包括众议院共和党会议首席政策总监麦克马林(Evan McMullin)、前国土安全部监察总长米特尼克(John Mitnick)、前众议员登特(Charlie Dent)、前国土安全部助理部长诺伊曼(Elizabeth Neumann)等。
据悉,特朗普及其支持者列出猎杀清单,将在2022年中期选举中封杀倒戈的共和党议员。
特朗普在参院否决弹劾条款后发表声明,谴责弹劾审判是(美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猎巫行动的另一阶段”,并称他的爱国行动“才正要开始”。
民主党计划使出杀手锏
民主党籍参院多数党领袖舒默在投票结束后,怒斥参院做出特朗普无罪的裁定“不美国”(un-American),侮辱了数个世纪以来为美国献出生命的爱国者们。
民主党应该早就预料到对特朗普弹劾案在参议院难获通过,准备了最后的杀手锏。
据俄罗斯卫星通讯社2月12日报道,参院多数党领袖查克·舒默暗示,如果参院未能给特朗普定罪,民主党可能会考虑引用宪法第14条修正案,禁止他担任公职。
舒默同时赞扬了众议院弹劾案负责人对特朗普提出的指控,说道:“我们首先要完成弹劾审判,民主党人将同心协力,决定我们下一步走向。”
民主党籍众院议长裴洛西也曾坦言,想利用弹劾令特朗普之后不能再竞选公职。
美国《国会山报》此前曾报道称,民主党人正在考虑是否可以引用美国宪法的第14条修正案来禁止前总统特朗普再次担任公职。
美国宪法第14条修正案规定,“任何参与叛乱、反抗美国政府的人员不得担任公职”。
民主党二次弹劾对特朗普指控的罪名就是“煽动叛乱”。
民主党参议员蒂姆·凯恩表示,他对于引用第14条修正案“非常有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