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说马云:官方无意“杀死”他和他的蚂蚁

阿里涉嫌垄断被立案调查事件一直在发酵,各种传言、猜测纷杂。马云摊上事,不是他杠上谁 而是刚好撞到“反垄断”的枪口上。

不是马云杠上谁 而是刚好撞到枪口上

365j.me 不是马云杠上谁 而是刚好撞到枪口上 也说马云:官方无意“杀死”他和他的蚂蚁

阿里涉嫌垄断被立案调查事件一直在发酵。

马云面临的不仅仅是蚂蚁集团暂停上市-这是只是问题的开始。现在,有关部门兵分两路调查、约谈阿里和蚂蚁两大集团,两大集团的创办人及掌门人马云再次受到舆论关注。

现在关于马云遭遇的境况有多种说法,特别是把“蚂蚁”被查与10月24日的第二届外滩金融峰会上的大嘴巴联系起来,认为他杠上了某某,踩了地雷。

这是个误解。

当你认真阅读了刚刚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就会明白过来,原来马云刚好撞到枪口上。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明年八大任务中赫然列出:反垄断。这实属罕见!

中央强调,强化反垄断和防止资本无序扩张,坚决反对垄断和不正当竞争行为。在此项任务中,特别强调对金融和资本市场的监管,提出金融创新必须在审慎监管的前提下进行。

最近,官方不断释放反垄断信号。12月14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发公告表示,阿里巴巴、阅文集团及深圳市丰巢网络,分别在收购银泰商业、新丽传媒以及中邮智递科技股权时,均未有依法进行经营者集中申报,违反《反垄断法》,各被处以50万元人民币行政处罚。

这是个非常明显和严厉的信号,“敲打”的意味很强。

有关部门公布反垄断调查和约谈蚂蚁和阿里消息的前一天和当天,《人民日报》、《经济日报》接连发表评论,引经据典从国内的反垄断需要和国际的反垄断趋势,论述整顿上述两大集团的必要性。

《人民日报》的评论强调,此举是中国在互联网领域加强反垄断的重要措施,这么做也“有利于规范行业秩序、促进平台经济长远健康发展”。

显然,中央要建立金融监管秩序,并且表明遏制资本无序扩张的决心,资本扩张势头正猛的蚂蚁集团恰好撞在枪口上,首当其冲。

有关部门并非因为马云的一席话而对蚂蚁集团大动干戈。

由此看来,暂停蚂蚁上市不是结束,而是开始-对马云系的反垄断调查也才开始。中央抓住马云这个资本大鳄,掀开了遏制资本无序扩张的序幕。

关注中国资本市场发展的人们都知道,几年前官方打击资本大鳄的事情。当时的目标是野蛮扩张的安邦保险。原安邦保险集团董事长兼总经理吴小晖被称为“野蛮人”,他也因集资诈骗、职务侵占罪名被提起公诉。

那一年是2017年,时任证监会主席刘士余当时针对性指出,资本市场不允许“大鳄”呼风唤雨。为此,当时叫停了部分资本集团旗下类资金池或缺乏明确投资标的的私募产品的发行和销售,意在抑制资本大鳄的野蛮扩张。

可能在那个时候,监管部门开始警惕资本大鳄呼风唤雨、野蛮扩张的现象,并出重手治理整顿。

现在看来,2017年查处安邦保险,实际上拉开了打击资本大鳄的序幕,意在遏制资本无序扩张及由此导致的垄断现象。

马云控股蚂蚁 野蛮扩张犯了大忌

365j.me 马云控股蚂蚁 野蛮扩张犯了大忌 也说马云:官方无意“杀死”他和他的蚂蚁

尽管马云是阿里巴巴的实际控制人,但他实际股份比例较低。

有关资料显示,2019年11月26日,阿里港股IPO上市时,马云持有阿里集团6%的股份;2020年7月2日,马云持股比例下降了1.2%。根据阿里最新报告,马云目前持有阿里4.8%的股份,仍然是最大的个人股东

尽管如此,马云和他的团队在阿里实行的合伙人制度。这没有多大问题。

可能有两件事引起监管方面的注意和担忧:

一件事是马云系的支付宝成为典型的非银行机构,而且规模越来越庞大。

在这种情况下,阿里上市前的2011年,马云以支付宝作为第三方支付公司,其金融牌照需回归内资为由,将支付宝从阿里集团剥离。

这一举动在当时引发舆论哗然,小股东和股民纷纷指责马云窃取股东利益。

而当时,为了让支付宝取得第三方支付牌照,马云甚至表态说,”只要国家需要,随时准备把支付宝献给国家。”

但马云已经捅破了一层纸,他要像其它这系、那系一样,想要成为金融帝国。

第二件事,就是蚂蚁上市。

根据10月26日蚂蚁集团的公告,A+H上市的融资总额约为340亿美元,是史上最大的IPO案。如果上市成功,蚂蚁将成为庞大的金融帝国。

这本不是什么大事,重要的是,与2014年IPO的阿里不同,当时的马云及其管理团队持股不到10%,按照”同股同权”架构,马云并无绝对控制权。

但蚂蚁的IPO案不同,马云本人持股8.8%,而且通过直接及间接方式,合计控制50.5177%的蚂蚁集团股权,拥有蚂蚁的绝对控制权。

蚂蚁如果按计划上市,马云的财富,特别是他的影响力,突然变得无比巨大了。

在此之前,马云正式卸任阿里董事局主席前后,大约去年9月,阿里取得蚂蚁集团约33%股份,用意很明显:”不让马云控制蚂蚁”。

而马云一方面高调辞去阿里董事会主席,另一方面又使出上述腾挪手段,无疑自毁人设,其不计名利“辞职”的高大上形象轰然崩塌。

马云系过分庞大,恰遇官方要”反垄断”、遏制资本大鳄的野蛮扩张,于是他在那个论坛张大嘴巴抨击中国金融监管,就成为引爆立案调查的导火线。

马云系的要害:藐视监管和违规监管套利

365j.me 马云系的要害:藐视监管和违规监管套利 也说马云:官方无意“杀死”他和他的蚂蚁

马云一夜之间栽了,栽在跟两个字的关系上:“监管”,一是藐视监管,二是违规监管套利。马云在那个论坛上的大嘴巴就赤裸裸露出了他的“藐视”;这背后跟借呗、贷呗“违规监管套利”不无关系。

12月26日,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潘功胜举行记者发布会,披露约谈蚂蚁集团结果,指后者存在问题包括:公司治理机制不健全;法律意识淡漠,藐视监管合规要求,存在违规监管套利行为;利用市场优势地位排斥同业经营者;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引发消费者投诉等。

这其中“藐视监管合规要求”、“存在违规监管套利行为”恐怕是关键所在!

12月28日,综合媒体报道,在宣布对阿里因实施“二选一”进行反垄断调查,以及二度约谈蚂蚁集团的同时,中国国家市场监管总局调查组执法人员同期进驻位于杭州的阿里巴巴总部,包括对相关负责人进行调查询问,提取相关证据资料。

据港媒《星岛日报》称,有专家分析,若阿里被认定构成滥用市场支配机制,根据中国《反垄断法》规定,阿里或会被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没收相关收入所得,并以上一年度销售额的1%至10%作为罚款。

阿里的2020财年(2019年4月至2020年3月底)收入为人民币5097.11亿元,同比增长35%。

今年5月22日晚, 阿里集团发布2020财年1-3月及全年业绩:截至2020年3月31日止的12个月里, 阿里数字经济体的消费型商业业务GMV达人民币7.053万亿元,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平台销售过1万亿美元的公司。

一旦“罪名”成立,按照《反垄断法》规定的罚款,阿里被罚款将是一个天文数字。按照前一个数据,最高可罚款510亿元人民币。

别过度解读 官方并没有要打死马云

365j.me 别过度解读 官方并没有要打死马云 也说马云:官方无意“杀死”他和他的蚂蚁

蚂蚁暂停上市,没有融到340亿美元资金。不仅如此,暂停蚂蚁上市和立案调查的消息一出,马云系市值一夜蒸发超过了5000多亿元,而马云本人失去了240亿的身价!

这只是阿里被调查的溢出效应。

更大的问题似乎是马云被视为吴小晖那样的“野蛮人”,舆论突然转向,由原来天天吹捧,变成一片喊打声。

事发后,原本十分高调的马云也神隐不出,两个月以来再没有公开露面过,似乎失联了。网络中流传“马云被限制出境”的言论,“马云会不会被捕”的疑虑,充斥着社交平台。

我以为,对于阿里被调查,应该就事论事,而不该“痛打落水狗”。马云对于中国电商、网上第三方支付、乃至互联网发展是有贡献的。至于阿里是否涉嫌垄断,待有关部门调查后才可定案。

目前还看不出官方是否打算认定阿里构成滥用市场支配机制。

从中国监管机构的表态看,国家鼓励、支持平台经济的立场没有转变,对阿里立案调查,应该是为了更好地规范和发展平台经济,引导并促进其健康发展,为经济高品质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蚂蚁现在也在积极配合监管部门,按互联网存款行业的规范要求,下架支付宝上的互联网存款产品。阿里的表现得到官方的肯定:“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积极配合,认真接受调查组询问,及时提供相关资料,自觉接受调查。”

现在看不出监管部门要“杀死”蚂蚁的迹象,只是借此警示资本大鳄,遏制其无序扩张,防止其成为法外金融王国。

    从新华社披露中国四大金融监管部门对蚂蚁集团的二度约谈指出的“四大问题”看,官方还是着眼于“监管”,问题也停留在“监管”方面,并没有无限扩大。甚至没有把阿里问题提高到当年安邦保险那种“野蛮人”的高度。

现在官方舆论高分贝评论阿里问题,应该是跟中央加强对资本市场监管,加强反垄断有关,目的是遏制资本无序扩张。把阿里作为靶子,一是马云太高调,其大嘴巴藐视监管,越过了“监管”红线,二是马云系不仅资本势力太过庞大,更广泛涉足金融,且存在“违规监管套利行为”。

监管部门要借马云一事警示所有无视监管的资本大鳄。

当然,不可否认,阿里事件发生后,私人资本噤若寒蝉,担忧蚂蚁事件波及整个私人资本。有关方面应该重视私人资本大关注。

好在央行副行长潘功胜指明蚂蚁问题所在和整改要求,集中在“监管”、“合规”、“反对不正当竞争”上,并没有无限上纲。

潘功胜提出的五条整改要求:

一是回归支付本源,提升交易透明度,严禁不正当竞争。

二是依法持牌、合法合规经营个人征信业务,保护个人数据隐私。

三是依法设立金融控股公司,严格落实监管要求,确保资本充足、关联交易合规。

四是完善公司治理,按审慎监管要求严格整改违规信贷、保险、理财等金融活动。

五是依法合规开展证券基金业务,强化证券类机构治理,合规开展资产证券化业务。

潘功胜还对蚂蚁集团提出了三个“必须”,要求“必须自觉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必须将企业发展融入到国家发展大局中,必须切实承担企业社会责任”。

从中可见中央正在转变监管思路,未来会更加积极主动地引导私人资本的投资方向和发展方向。

潘功胜还说,(未来)一是坚决打破垄断,纠正、查处不正当竞争行为,维护公平竞争市场秩序。二是坚持所有金融活动必须依法依规纳入监管,坚持金融业务必须持牌经营,坚持对各类违法违规行为“零容忍”。三是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依法保护产权,弘扬企业家精神,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和社会创造力,增强我国金融科技企业在全球的核心竞争力。

看了潘功胜的表态,特别是他表示“依法保护产权,弘扬企业家精神”,私人资本也不必过度“担心”。有关部门并没有试图“杀死”蚂蚁集团,甚至没有“肢解”蚂蚁集团的迹象,而更多的是惩戒。

也希望媒体不要过度解读、渲染蚂蚁约谈和阿里被调查一事。

    也不可否认,从加强监管的态势看,必然会对蚂蚁的产品运营构成强大冲击,信贷产品有可能收缩,但是整体而言,不会造成蚂蚁“伤筋动骨”。在整顿后,只要蚂蚁按照监管要求合规,再次上市也不是没有可能。

推荐阅读
Facebook 脸书
Twitter 推特
Reddit
Telegram
WhatsApp
Email 邮件
PRINT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