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欧双边最重要的事项
我曾在9月14日写了篇文章,以当天的中欧盟视频峰会为话题,谈及中欧投资协议,认为这是目前中欧关系的一次重大机会,应该抓住。
中欧双方都十分重视这次峰会,中国和德国乃至欧盟都不愿意放弃这次重要的机会,解决双边的一系列重要问题。
对于默克尔及其所代表的欧盟来说,除了与中国在抗击疫情方面的合作外,圈定的主要目标有两个:一是与北京达成对欧洲经济关系至关重要的投资保护协议;二是在气候保护方面取得进展。而第一个处于优先地位。
中欧投资保护协议是当下中欧之间最重要的事项,中欧双方已经谈判7年尚未最终达成,现在就差临门一脚。
在世界格局大变的当下,中欧能否达成实质性的投资协议备受关注。
德国总理默克尔和欧盟领导人一直在推动于2020年年底前达成协定。德国目前是欧洲理事会的轮值主席国,任期6个月。她希望在任时完成这一历史性成果。
中国最高层也很希望能促成中欧贸易协定,为此多此与默克尔和法国总统马克龙讨论这一议题。中国领导人曾对马克龙说,“新形势下,中欧合作的全球性和战略性更加凸显”。
中欧双方在今年7月进行了最后一轮谈判后,中方谈判代表刘鹤表态希望在年底前达成协议。显然,中方也清楚地意识到尽快达成中欧投资保护协议的重要性和时间上的紧迫性。
我在9月14日的文章中认为,不论作出怎样的妥协,中方也要尽快与欧盟达成这个协议。我们知道,妥协既是民主政治的关键要素,也是国际政治的关键要素,只有懂得妥协的意义才懂得权衡得失、审时度势,通过妥协获取利益最大化。为了跟欧盟达成投资保护协议而作必要妥协,决定着中欧关系、美欧关系的走向,从而决定中国未来的长久国运和根本利益。
这个协议经历了漫长的过程,现在达成协议却迫在眉睫。欧盟商会在中欧峰会前夕曾发出警告:如果现在达不成协议,那就永远不会有协议。
中欧峰会前夕,欧盟报告要传达的主要信息是:谈判的时间窗口正在关闭。按照欧盟商会主席伍特克(Jörg Wuttke)的说法,世界格局的变化实在太快,必须在“今年”的谈判中达成协议,否则可能永远不会有协议了。
中欧投资协议到了最后阶段
据悉,中国和欧盟委员已经处在完成中欧投资协定谈判前的最后阶段,德国已将一份126页的中欧投资协定草案送各成员国传阅,除了措辞问题有待解决外,草案已基本完成。
这份协定会让欧盟和中国的企业对彼此经济体进行投资变得更容易,使大多数欧盟公司在中国处于平等地位。德国和欧盟官员认为,这将让欧洲企业在中国有更多的市场准入。
纽约时报说,中欧投资协定一直是德国总理默克尔和其他领导人在推动的,他们要争取今年年底前达成协议。协议酝酿了近7年,仍是默克尔的一项首要任务,因为它会让戴姆勒和大众等公司能更好地控制在中国的业务。
12月19日,美国Politico新闻网站报道称,中欧接近于达成协定。布鲁塞尔和北京的谈判人员在相互进入对方市场方面取得突破。
12月20日,香港《南华早报》报道称,多位外交消息人士表示,他们相信,欧盟和中国可能在2020年年底前达成协定。
12月21日,中国外长王毅在北京集体会见欧盟及27个成员国驻华使节时也说,2020年也是中国同欧盟建交45周年,是中欧关系的大年。中国首次成为欧盟第一大贸易伙伴,中欧投资协定有望达成一致。
王毅表态的信心来自于次日(22日)中欧谈判代表将举行的视频会议,以解决最后的分歧。
2020年收官的时间窗口收紧
9月14日的中欧峰会确认加快中欧投资协定谈判,实现2020年年内完成谈判的目标。之后,中欧双方都在为年内达成协议共同努力。
对于中国来说,与欧盟达成协议,将可能削弱任何跨大西洋的联盟。中国更希望在美国政府换届之前与欧盟达成投资协议,否则极有可能出现变故。而一旦年内达不成协议,就可能被“冻结”。
为此,中方也作出了较大让步。德新社12月24日报道说,中方新近在对欧洲企业市场准入方面做出了新的让步。文件中表示,在海空交通运输服务、金融、电脑、科研和开发领域、新能源机动车、电信、云服务以及私营医院运作等等,北京都有新的让步。
《纽约时报》报道12月23日称,长期以来,中国一直对允许外国企业在中国市场获得更多准入持谨慎态度,但现在似乎急于在美国新政府上任前达成这项协定,因为担心像美国当选总统拜登承诺的那样,它将试图结成针对中国政策和行动的统一战线。
西方舆论认为,尽管拜登还没有具体明确与欧洲的统一战线伙伴关系的内容,但拜登团队成员近期公开发表过的对华关系思路提示大家,拜登政府未来可能会着重于让中国政府做出更多承诺,包括在知识产权法律的执行、国有企业以及对在华外国公司区别对待等问题上。
对中国来说,如果达成协定,那将是一次重要的外交胜利。这项投资协议可能对拜登在贸易方面的雄心造成重大打击,他曾严厉批评特朗普的全球贸易战激怒了欧洲及其他盟友,并承诺与志同道合的政府更加紧密地合作,以对抗中国不公平的经济做法。
实际上,这对于中欧来说是双赢。
有报道称,一些欧盟官员认为,中欧投资协定将赋予欧盟所需的政治影响力,使其能够成为美国的平等伙伴,在中国问题上进行合作。
一名欧盟高级外交官说:“如果我们能达成这个协定,它将使得美国和欧盟处于平等地位。然后,我们能够联手应对中国。”他说:“美国已经同中国签署了一份协议,我们没有,我们落后了。”
如果中欧投资协定能够最终签署,它将显示欧美公司之间仍在为进入利润丰厚的中国市场进行激烈竞争。
拜登出手阻止中欧签署协议
不用说,中欧走近是美国最不乐意看到的,不论是特朗普政府,还是拜登政府。特朗普时期,美欧关系受到破坏,欧盟不会顾及特朗普政府的看法。但是,拜登已经频频向欧盟递出橄榄枝,表示要修复与盟友关系,这对欧盟具有诱惑力。欧盟当然会看拜登的眼色行事。
现在传出,拜登政府出手阻止中欧达成投资协议。
于是,就出现了状况:原计划欧委会副主席东布罗夫斯基斯(Valdis Dombrovskis)与中国副总理刘鹤12月22日上午进行的视频会议,双方准备努力解决存在的分歧,但最终对话被推迟了。
中欧签署协议前的最后一次沟通被延迟了……
中欧双方都没有说明对话被推迟的原因。有欧洲媒体出示的一份文件说,这是因为圣诞节的原因。虽然西方人很重视圣诞节,但是原本的视频会议安排在圣诞节前,当天还是正常工作时间,应该不会影响到节日的庆祝。显然节日的说法,很可能是一种外交辞令。
与此相关,欧盟成员国大使12月22日下午开会时,也取消了对中欧投资协定的讨论。
12月22日当天,Politico新闻网站报道称,中国和欧盟在2020年年底前达成一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投资协定的可能性似乎越来越小,因为包括美国在内的反对声音越来越大,他们反对任何未能解决强迫劳动问题的协定。
于是,关于美国政府阻止中欧签署协议的说法从甚嚣尘上。
明面上,是特朗普政府表态阻挠中欧投资协定。特朗普政府现任国家安全委员会发言人尤利奥特警告:“如果没有强有力的执行和核查机制”,中国的任何承诺对中共来说“都只是一次宣传上的胜利”。
更多的说法是,当选总统拜登对中欧投资协定不满意。拜登团队认为,中欧投资协定可能造成欧洲与即将上任的美国当选总统拜登政府的跨大西洋关系复杂化。
可以佐证的是,在中欧视频会议前一天,即12月21日,被拜登提名为国家安全顾问的沙利文在推特(Twitter)上写道,新一届政府“欢迎尽早与我们的欧洲伙伴磋商,讨论我们对中国经济行为的共同担忧”。
与此同时,即将上任的美国政府官员公开表示,他们希望欧洲能等一等。
此事发生在中国外长王毅会见欧盟成员国使节的同一天。
于是,第二天的视频会议被取消。
12月24日,《纽约时报》发了一篇文章,分析了欧中谈判受阻的原因。文中表示,自称当选总统的拜登在背后发挥了作用,使欧中谈判突然变冷。
《纽约时报》解读沙利文的推文,暗示拜登“对这项协议不满意”。言外之意,就是拜登利用自己的影响,使欧中协议受阻。
香港媒体甚至认为,这是“拜登抗中的第一枪”。
我在这里补充一句:(如果属实)这是致命一枪!
尽管有以上变故,中国外交部发言人仍然有信心的说,谈判进展顺利。而对欧中投资协定受阻的说法,外交发言人汪文斌称是“假新闻”。汪文斌表示,中方“按照自身节奏”对外谈判,努力与欧方达成协定。中欧之间的协议将“为世界注入更多稳定性”。
真实情况究竟如何,外界难以判断。也可能并没有那么悲观,毕竟默克尔和欧盟领导人也对年内达成协议充满期待。
纽约时报援引俄罗斯-欧洲-亚洲研究中心的方娴雅说,欧洲议会在委员会和议会以及欧美之间制造不和,以此来故意破坏该投资协议,但中国仍将胜出。她说:中国无论如何都赢了。
我们拭目以待!
中欧投资协议意义重大
我在9月14日的文章中认为,在美国构想的反华联盟中,欧盟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可以说是最为关键一环。毫不夸张地说,欧盟倒向美国,则所谓“民主国家联盟”成立;反之,欧盟不选边站,则美国推动的所谓“民主国家联盟”破局。
所以,中国目前的战略重心和外交政策的优先方向,就是搞好跟欧盟的关系,阻止欧盟加入美国反华阵营。为此,必须不惜一切代价!
政治和哲学大师毛泽东告诉我们,任何时候必须抓住抓主要矛盾及矛盾的主要方面。现在中国面临的主要矛盾是来自美国的威胁,特别是来自美国组建所谓“民主国家联盟”的威胁,其它各种矛盾都是次要矛盾。
由此决定了中国当前处理国际关系的主要任务就是分化瓦解西方阵营,全力阻止这个所谓的“民主国家联盟”成形,以便集中力量正面对付主要威胁-美国。这其中的重点是做好欧盟的工作,调整和欧盟打交道的政策和策略。
这其中的关键链条之一,就是在2020年年底达成投资协定。这是中欧双方的期待,美国肯定不满意,千方百计挠。
中欧达成投资协议将把双方利益仅仅捆绑在一起,成为“命运共同体”。
毫不客气地说,这是最后一次机会,一次拉住欧盟,从而破灭美国拼凑西方反华联盟的机会。
但是,留给中欧双方的时间不多了,没几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