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Close this search box.

蓬佩奥、余茂春对中共认知肤浅 基本政策和策略失败

即将离任的美国国务卿蓬佩奥正在把自己所造成反共第一人-的确当之无愧!反共已经成为蓬佩奥唯一的政治遗产!蓬佩奥区分中共和中国人民的策略,表明其对中共认知肤浅,是一个失败的政策。
365j.me - 蓬佩奥、余茂春对中共认知肤浅 基本政策和策略失败

即将离任的美国国务卿蓬佩奥正在把自己塑造成反共第一人-的确当之无愧!他所到之处言必反共,现在赴欧洲开始告别之旅之时,也是把反共放在第一位。

反共已经成为蓬佩奥唯一的政治遗产!

而就在蓬佩奥进行“反共”告别之旅时,他的首席中国政策和规划顾问、华裔余茂春开始为其反共遗产做注解。他指出,特朗普政府的最大成就是对华政策理念的根本改变。说道:“如果几十年后看特朗普普政府最大的成就,其中很显然是本届政府领导全世界对中共统治的中国有了重新的战略上的定义。”

这里需要指出的是,特朗普作为一介商人,哪里有什么政治理念?哪里有什么战略定义?这些都不过是像蓬佩奥这类右翼建制派附加在特朗普身上,而特朗普为了绑架选情实用而已。

从余茂春所说特朗普改变美国对华政策的三大理念可见,他对中共和中美关系的认识十分肤浅,或者说只是他的一厢情愿。

这里先从余茂春的第三个理念说起。余茂春说:“本届政府划清了中共和中国人民不是一回事,中共不等于中国人民那么一个概念。”

这是蓬佩奥一直以来的说法,但这种认识不仅肤浅,简直就是自欺欺人。

中共和中国人民分得开吗?

回答是否定的!

谁都知道,中共建国执政是中国人民百年复兴的选择。中国近代在列强入侵、山河破碎之下,一次次奋力反抗但都失败了:百日维新的夭折,洋务运动的破灭,辛亥革命推翻了帝制,换来的是军阀割据、常年混战;好不容易有了统一(尽管是形式上的)的民国政府,结果抵御不了日本军国主义的侵略;好不容易抗战胜利了,又陷入内战,最后中共赢得胜利。

这难道不是历史的选择?

从建国到现在,中国人民看到了一个事实:中国独立自主了,不再受欺负了,可以昂起头来;改革开放让国家富强、人民富裕起来了,国家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人民认可了中共执政,也认可了中共治理能力。

在对比了西方社会、尤其是美国的分裂与混乱,对比了被颜色革命国家的混乱了和经济停滞、民生困顿之后,中国民众人心思稳,希望社会政治稳定,对政府发展经济、改善民生寄予厚望。这是中国社会的基本民意。

当然,这并不能意味着中共应该享有永恒的执政合法性。中共必须永远履行“为人民服务”的政治承诺,必须尊重民意,改革政治,让人民参与政治进程,实现国家现代化和人民富裕幸福,以赢得执政的合法性。

是的,中共执政也存在很多问题,权力过分集中、官员任命制、官僚主义、官员贪腐、贫富悬殊、缺乏新闻自由(并非完全的言论自由),等等。对于这些也有很多人不满意,但是据我观察,主要是高阶知识分子不满意,而草根阶层-工人、农民、普通市民基本是满意的——他们拥护中共领导,认为目前没有任何政党或组织能够取代中共,因此不会放弃中共。

在中国国内流行一种看法,如果真搞选举制,草根阶层还是会投中共候选人的票。

这种情况类似于美国的特朗普现象:精英阶层反川,而草根阶层-蓝领、农民或白人中下阶层挺川。

中国存在很多问题,难道美国没有问题吗?

从深层次看,中国和美国面临的问题差不多,不同的只是价值观和制度的不同,如果肤浅地嚷嚷一通把中共和中国人民分开的话,就认为可以把他们分开,很幼稚可笑,简直就是自嗨!

相反,现在中国民众很反感美国的做法。蓬佩奥一方面坚持这种“区别论”,另一方面,对华全面遏制和打击,针对的是整个中国,可以说彻底伤害了中国民众的利益,伤了中国民众的心。

结果适得其反,中国民众原本对中共的种种不满在这种外敌威胁下,一下子消失了,反过来一起挺中共、挺中国。

特别是疫情期间,特朗普政府甩锅中国,使用“中国病毒”这一歧视性词语,原本对中共最初做法的不满,反转为中国民众对美国的普遍反感和愤恨。中国民众现在普遍认为,中国政府抗疫措施得当,中国体制应对危机,比起美国制度更具有优越性;相反特朗普政府抗疫不力、治理能力低下,致使美国成世界第一重灾区-这让中国民众质疑美国制度的有效性,这一看法跟欧洲民众有着高度的一致。

中国民众在中美疫情形势对比中看出了问题,更相信中国政府的治理能力。

过去中国人比较亲美、甚至不少人媚美,都以能够到美国而自豪,现在呢?蓬佩奥搞的那一套,全面收紧对中国人的政策,与中国脱钩的政策,特别是攻击中国传播病毒的做法,全面激起中国民众的民族情绪,现在一片反美声。

事实证明,蓬佩奥、余茂春的反共政策是失败的,在损害中国民众利益的同时,也不符合美国利益。

有一个佐证:常常看到一些朋友圈里转发的信息,只要被认为是对中国不好、或批评中共的会招来骂声一片;而反美的文章和评论则会有很多点赞。

这是前所未有的民意反转,原来对执政者很多不满和怨气似乎一夜之间消失。特朗普政府、特别是蓬佩奥的对华政策帮了中国执政者一个天大的忙!

中共因此而偷着乐了!

关于中共与中国民众的关系,也许哈佛大学一项题为《理解中国共产党韧性:中国民意长期调查》(Understanding CCP Resilience: Surveying Chinese Public Opinion Through Time)的报告很能说明问题。

这篇发表于今年7月的报告,由美国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阿什民主治理与创新中心(Ash Center for Democratic Governance and Innovation)主持——也许蓬佩奥、余茂春及川粉们又会斥之为“中共大外宣”,或把哈佛精英们污蔑为被中共收买的“左派”,——这是他们一贯的做派——这一套管用吗,能够被大多数人接受吗?

为了说明问题,这里将报告的主要内容摘要如下:

哈佛的研究者在2003年至2016年间对中国城市和农村地区的各5000名受访者进行了8次独立的数据采集,并进行了超过31次的面对面访谈,以追踪中国公民在不同时期对中国各级政府的满意度。

报告得出的结论是,自2003年以来,中国公民对政府的满意度几乎全面提高,尤其是内陆及贫困地区的民众的满意度提升较大。报告也同时指出,已经习惯于生活水平持续提高的中国公民期望这种改善继续下去,经济增长放缓和自然环境恶化可能会对中国民众政府满意度产生消极影响。

调查数据显示,中国公民对中央、省(直辖市)、市县、乡镇四级政府的平均满意度是总体提升的。2003年,86.1%的民众对中央政府表示满意,但对乡镇政府的满意度较差;但到了2016年,对中央政府满意的民众比例上升到了93.1%,对基层政府的印象也得到了逆转,只有26%的民众表示不满。

不仅如此,中国公民对于地方政府官员的印象也发生了改变。越来越多的民众认为基层公务员们“善良、博学、高效”。

从2004年开始,每年有大约15%的受访者表示自己在过去的12个月曾经向基层官员反映过问题,认为自己反映的问题“完全解决”的,从2004年的19.3%上升到2016年的55.9%。

报告详细考察了中国民众对于政府三个关键政策领域的意见:公共服务、反腐倡廉、环境保护。

在公共服务提供方面,报告指出,目前中国人均GDP是1978的60倍,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的差距也在逐渐缩小,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政府一直在致力于建设为弱势群体提供保障的社保系统。

2006年到2011年,受访者中的中国农村居民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比例从32%上升到82.8%,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比例从36.8%上升到71.3%。报告认为,中国居民,尤其贫困人口,政府在提供基本医疗、福利和其他公共服务方面越来越有效,尽管存在收入不平等和工作不稳定等问题,但大多数受访者认为,事情正朝着积极的方向发展,认为政府正在努力改善他们的物质福利。

在反腐倡廉方面,中国民众的满意度一度较低。2003年至2011年,民众的平均满意度仅为2.38,是所有绩效指标里面最低的。习近平担任国家主席以来,展开了中国当代最大规模的反腐败运动,数据显示,中国公民普遍对此表示支持,2016年,71.5%的受访者表示认可政府打击腐败的努力,大多数受访者认为,政府控制腐败的努力正在取得成效,事情正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环境问题也是影响中国民众对政府满意度的重要因素。报告显示,2016年,中国公民最关注空气污染,34%的人将其列为最重要的环境问题。其次是食品安全(19%)、气候变化(16%)和水污染(12%)。

需要说明的一点是,2016年前后正是中国空气质量较差的时期。但当时,中国公民对未来五年的前景更加乐观——43%的人预计当地的空气质量会变得更好。事实也的确如此,据生态环境部数据,与2013年相比,2018年全国首批实施新空气质量标准的74个城市PM2.5平均浓度下降41.7%;2018年338个城市平均优良天数比例为79.3%。

在报告的结尾,研究者指出,到2016年,中国政府比过去20年中的任何时候都更受欢迎。平均而言,中国政府提供的医疗保健、福利和其他基本公共服务比2003年开始调查时要好得多,也更公平。此外,在腐败方面,2009年至2011年满意度下降的情况被完全逆转。公众似乎普遍支持反腐运动。即使在环境问题上,很多市民表示不满,大多数受访者预计未来几年情况会有所改善。

但研究者也提出了警示,认为公民对政府绩效的感知是最真实的,中国民众已经习惯于生活水平和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的不断改善,各级政府在制定政策时,要更多考虑百姓的福祉,避免政策失当。 总体而言,这份报告虽然不乏西方对中国的傲慢与偏见,但还称得上是公正客观。相信随着中国环境治理的日益改善,中国民众对政府的满意度还有一定的提升空间。而那些20年前就叫嚣“中国崩溃论”的西方政客们,恐怕有生之年也看不到他们朝思暮想

推荐阅读
Facebook 脸书
Twitter 推特
Reddit
Telegram
WhatsApp
Email 邮件
PRINT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