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Close this search box.

产业链“去中国化”:印度、越南、墨西哥…… 谁有资格成为下一个世界工厂?

新冠疫情肆虐全球之际,西方"去中国化"、重整产业链的话题不断发酵。美国还正筹划成立名为“经济繁网”的“可信任伙伴”联盟,加速全球供应链迁出中国,重建贸易新秩序。美国媒体说出多个可能取代中国成为下一个世界工厂的国家:印度、越南、墨西哥……这些国家有资格成为下一个世界工厂吗?
365j.me - 产业链“去中国化”:印度、越南、墨西哥…… 谁有资格成为下一个世界工厂?

(一)中国的世界工厂地位可能是终局性的

新冠疫情肆虐全球之际,美国及其西方”去中国化”、重整产业链的话题不断发酵。

路透社曾报导,眼见疫情摧毁经济,导致美国大量人民死亡,白宫决定全面推供应链撤离中国的计划,主管经济成长、能源及环保的国务院次卿克拉奇表示,美国过去几年就开始努力减少供应链对中国的依赖,但现在是处于火力全开(turbo-charging)状态。

美国国务卿蓬佩奥也曾表示,美国政府正在与澳大利亚、印度、日本、新西兰、韩国和越南携手“推动全球经济的发展”。蓬佩奥说,相关讨论涉及“我们采用什么架构…采用什么样的供应链来防止类似问题永远不会再次发生。”

美国还正筹划成立名为“经济繁荣网”的“可信任伙伴”联盟,加速全球供应链迁出中国迁回美国,或转往澳洲、印度、日本、韩国等友好国家,重建贸易新秩序。

在贸易战叠加新冠疫情的冲击下,美国主要的几家大型科技公司已经逐步到中国以外的地区寻找大型生产基地,这些地区包括墨西哥、印度、越南或其他东南亚国家。

美国的计划无非是想撼动中国作为世界工厂“第一”的地位。有关产业链“去中国化”议题,美国媒体说出多个可能取代中国成为下一个世界工厂的国家:印度、越南、墨西哥……

但是,疫情已经持续了8个月,很可能还要持续一段时间,很多企业的业务基本上处于停滞状态,经济学家普遍认为,世界经济将进入大萧条时期。目前,全球现金流极其紧张,在全球负资产问题严重的大环境下,很少有制造企业能够依靠自身的力量投资重建工厂重新安置调配整个产业链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有专家分析指出,在美国和其他地方重新建设生产设施,寻找产业链配套上的新伙伴,这一过程对这些企业而言成本高昂,并且存在难以逾越的困难。目前产业链重建所需要的资本投入难以保障,资本市场也因为企业业绩下滑失去了为搬迁这些企业融资的能力。所以仅仅为了政治目的,而让企业冒着资金链断裂、甚至破产的风险是不符合市场规律的,企业很难跟进。

我们知道,中国经济成长是全球化背景下经济结构转型的结果,起点是由美国创新经济所拉动的。由于美国《拜杜法案》打破了过去大公司垄断的技术壁垒,创新的新技术逐渐转移到小公司甚至个人手里,同时出现类似苹果公司的“速度壁垒”,追求顶层利润而将核心技术之外的业务外包给其他国家。中国就是在这个背景下逐步形成了具备兼容弹性与效率的供应链网络,从而成为西方外包的主要承接者和代加工厂。这得益于中国完整的工业体系,这个体系的专业化细分产业像人体经络一样,网状般延伸至国民经济的各个方面,在此基础上,教育培养了大批适应这一产业链的技术人员和熟练工人。由此奠定了中国在全球经贸双循环结构中的枢纽地位。

时过境迁,在贸易保护主义盛行、全球化收紧的形势下,将出现大量技术壁垒和商业壁垒,越南以及其他国家再不可能有中国前40年的机遇。此外,除中国外再不可能有哪个国家能够建成如此种类齐全的完善的产业体系,即使美国、德国、日本这些制造业大国也做不到。这就是说,除中国外,没有一个国家能够成为世界工厂、全球产业供应链的中心或枢纽。

中国产业的规模大、体系完整及专业化细分、且处于中端及以上技术水平、相对便宜的熟练技术产业大军,这在世界上绝无仅有,也难后有来者。这就是中国跟西方的比较优势,也是超越其它新兴国家的绝对优势。

在这种情况下,即使出现外企撤离中国,也是一个分散到诸多国家如印度、越南、印尼、泰国、墨西哥…… 它们之间也存在激烈竞争,很难集中扎堆在一个国家,难以在一个国家形成规模庞大的制造业优势。即使全球产业链重组,也不能撼动中国作为世界工厂、全球产业链之枢纽地位!我同意这样一个假说:在技术条件没有出现实质性的变迁的情况下,制造业向中国的转移,在可预见的未来是终局性的,因此中国的世界工厂地位可能是终局性的。

(二)印度能否取代中国成为世界工厂?

365j.me - (二)印度能否取代中国成为世界工厂?

美国嚷嚷的“去中国化”,让毗邻中国的印度已经感觉到了这一天赐良机,迫切地希望印度能占领中国退出后的制造业空白领域。印度交通部长尼庭·贾德卡利(Nitin Gadkari)最近在一次访谈中表示,中国的全球地位被削弱,印度吸引了更多的投资,就好比因祸得福。

据彭博新闻社的报道,印度也在准备划出总面积相当于两个卢森堡(约5000平方公里)的区域,提供给那些希望迁离中国的制造企业,而且印度已经与1000家美国跨国公司接洽。据悉,总人口与巴西相当的印度北方邦也已在组成经济团队吸引那些有意放弃中国的公司入驻。

据媒体报道,印度计划向324家跨国公司提供激励措施,鼓励那些因中美贸易战而受到影响的企业,在印度投资建厂。目前已经有些跨国公司宣布在印度建厂,印度已经接触过的企业包括富士康、礼来公司、韩国韩华公司、特斯拉、葛兰素史克等。印度最为成功的案例是争取到了苹果公司和富士康。据外媒报道,苹果公司在去年就通过鸿海在印度组装高端iPhone手机,并计划投资印度工厂3.56亿美元。

印度政府及邦政府,以及印度政府全国投资促进会-投资印度(Invest India)、美国-印度商会(USIBC)都在游说一些跨国公司迁离中国,在印度建厂。

印度是否能够如愿取代中国成为下一个世界工厂?

印度是一个南亚大国,国土面积为298万平方公里,人口超过13亿,且人口增长较快、人口年轻化,具有较丰裕的人口红利。这是其近些年经济增长较快的重要原因。在产业方面,而且在软件领域具有优势,有些西方舆论由此宣传印度的优势。

但是,印度经济总量较中国要低很多,进出口贸易量也处在低位。按照2019年的数据。其GDP总量只有中国的1/5,而且近几年增长波动较大,增幅再次低于中国。印度的人均GDP也只有中国的1/5,说明印度收入水平、从而消费能力有限,市场容量不大。

当然,印度除了面临全球经济萧条下的资金紧缺外,跟中国相比,印度缺乏完善的现代化基础设施、完整的产业配套体系和较高素质的产业工人队伍。这是其成为世界工厂的最大困难所在。

长期观察中国事务的《金融时报》前驻香港分社社长拉胡尔·杰克布(Rahul Jacob)认为,印度政府正在集中可使用的土地资源,是朝正确方向迈进的一步,但是仅仅有土地,还不大可能吸引大公司搬迁工厂来印度。他说:“生产线和供应链之间的粘性比人们理解的要强得多,很难在一夜之间就把它们一分为二。”“中国提供的是完整的基础设施,如大港口和高速公路,顶级的劳动力以及精密的物流系统,这些都是满足国际公司运营遵循的严格交付期限的关键因素。”

另外一个使印度不大可能成为全球跨国公司首选地的原因是,印度并没有很好地融入全世界主要供应链。跟中国相比,中国是世界第一大贸易国,是主要经济体和众多国家的第一大贸易伙伴,而印度进出口贸易总额仅为中国的17%,其中出口仅为中国出口额的13%,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中无足轻重;进口占24%,国际市场对其产品购买的需求也不大。

除此外,印度的投资环境、包括各级政府的办事效率低下,也是重要的制约因素。

就关税互惠来说,2019年,在经过7年的谈判之后,印度退出了由12个亚洲国家组成的极为重要的多边贸易协议-地区全面经济伙伴协议(RCEP)。这一决定不仅反映了印度在对外开放面顾虑重重,很难融入国际市场体系;也使得印度出口商进入那些与其它国家互免关税的市场时很难获利,也无法向贸易伙伴提供互惠。

《未来在亚洲》一书的作者帕拉格·坎拿(Parag Khanna)向BBC表示,“我为什么要在印度生产我想卖到新加坡去的东西呢?在体系上与其它国家维持贸易协议,与拿得出好价格同等重要。”他认为,全球贸易开始遵循“就地销售”模式,各大公司都在靠近原材料的地方生产,而不是外包生产,而且将生产与产品需求地区拉近,所以地区融合特别重要。

就外商准入的监管而言,印度不稳定的外商直接投资(FDI)以及不均匀的监管都是持续让跨国公司感到麻烦的问题。从禁止电子商务公司销售非必需品,到调整外商直接投资规定不准来自邻国的少受监管的资本进入印度,一些跨国公司担心印度在自身周围建起了一道保护墙,尤其是在疫情之下。外资公司还认为,印度没有创造条件允许跨国公司不但向印度本地市场提供产品,而且利用印度作为生产基地向全世界出口。

最近几周,有几个邦开始采取行动应对某些松绑规定所带来的担忧,其中最主要的是引发争议的对陈旧劳工法的修改,以减少对劳工的剥削。例如北方邦和中央邦已经暂停了重要的劳动保护措施,使工厂甚至无需保证有清洁、通风、照明和厕所等基本设施。这些得到了印度总理莫迪的支持,他在最近在全国讲话中,倡议要为“地方发声”。

这些都不利于印度大规模吸引外资,所带来的伤害远比提供的帮助要多。一些国际公司对这一点非常担心,他们对供应商的劳工、环境和安全标准都有严格的行为准则,也希望印度必须遵循更好的标准。他们批评印度的一些限制投资的规定都是完全脱离全球贸易现实的官僚们在电脑里黑板上拟定出来的想法。

所以,一些专家说,印度应该开展广泛的结构性改革,利用这次席卷全球的地缘政治及其产业链重组风向的改变,来重塑印度与世界的贸易关系。

但是,至少在相当长时期内,印度取代中国成为世界工厂的想法是极不现实的

(三)越南能否取代中国成为世界工厂?

365j.me-(三)越南能否取代中国成为世界工厂?

近几年,由于中国劳动力和环境成本增加,一些跨国公司开始把生产线从中国搬迁到东南亚,而美中贸易战使原本缓慢的迁移加速,紧邻中国的越南成为最大收益者。据香港《南华早报》统计,自2018年6月,也就是中美贸易战开始之前的一个月开始,美国从越南进口的货品突然飙升了50%以上,从台湾的进口产品也增加了30%。

现在的问题是,在美国鼓动的产业链重组对东亚、特别是东南亚有多大影响。从目前的情况看,东亚包括越南、韩国和中国台湾都在新冠疫情影响中国中受益,韩国和台湾是技术高端方面,而越南是低端方面。

人们都在问:越南会成为下一个世界工厂吗?

我在去年12月去了越南,看到基础设施建设刚刚起步,只有那么两三条里程不长、标准不高的高速公路,都通往中越边境;以首都河内为例,基础设施和房屋都很陈旧,没有地铁,也没有现代化设施,低层建筑的天上缠绕着扯不清的电线,老旧的火车穿城而过,街面上到处摆摊设点,挤占着原本就狭窄的街道,加上横冲直撞的摩托蝗虫般呼啸而来,呼啸而去,充斥在大街小巷,让本来就狭窄的街道更显得拥挤;商业水平就如二三十年前中国的马路市场、地摊市场、跳蚤市场,销售的都是低端小商品。剑湖的北面是老城商业集市,几乎每条街都是小商品市场,或小餐饮一条街,商业十分活跃,也显得混乱,满眼的脏乱差……

这里混乱但充满活力!

离河内大概不到50公里车程有个越南VSIP工业园,是一座新加坡在越南修建的工业园,类似苏州新加坡工业园,里面的道路非常平直,建筑非常之整齐,但通往外面的道路像中国的乡道,环境也很差。刚刚建设起来的另外一座工业园,情况也一样。这些工业园的招商引资政策和做法跟中国九十年代一些地方的开发区差不多,政策宽松,办事效率也较高。据说,贸易战开打后,越南工业园投资收回很快。

尽管越南发展速度较快,但其面临的问题跟印度差不多,没有完整的工业体系,缺乏完善的现代化基础设施、完整的产业配套体系和较高素质的产业工人队伍。一方面,其人口增长较快且年轻化,人口红利丰裕,加上政策比较宽松、以及紧邻中国这一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优势,成就了其近十年的快速发展;另一方面,从整体上看,其经济发展水平大体处在中国九十年代早期的水平,生活水平及消费能力都有限。据统计,越南2019年人均GDP接近2700美元,从全球来看,属于中低收入国家水平,不及中国广西(6200美元)的一半、甚至不及落后的甘肃(4800美元)。

更由于受制于国土面积和总人口,其跟中国庞大的经济规模差了不止一个数量级。2019年,越南总人口为9650万人,GDP总量为2600亿美元,还不及中国不发达地区广西自治区(3078亿美元);进出口总额5169亿美元,不到中国(4.62万亿美元)的12%。越南不论怎么发展,经济总量、贸易关系即使达到韩国(GDP1.63万亿美元)、印尼(GDP1.12万亿美元)的水平也有很艰难的旅程,很难取代中国成为世界工厂。

越南专家也持有这种看法。在越南专家眼里,越南的产业规模不够大,经济体量太小,没必要向中国那样搞产业政策支持什么支柱产业发展,再好的政策也不能使其成为中国这样的世界工厂。

越南国家大学经济政策研究所的所长Felix这样说,越南缺少什么就东西去广州买。这里所说的“广州”不是指具体的广州,而是一个象征,指的是整个中国东南沿海。这表明,中国是产业供应链的中心或源头,而越南跟中国的经济关联很深,对中国的依赖很大。可以说,中国打喷嚏,越南肯定会感冒。

至于越南未来会发展到一个什么程度,Felix认为,越南对标的是中国台湾和马来西亚。他说,我们发展最好的结果也就是介于中国台湾和马来西亚之间的水准。所以我们所要追求的就是在中国的高速列车上,找到一个我们应该有的位置,然后借着中国的势头发展起来。

有专家考察了一些迁往越南的制造厂,看到的结果,大都是那些对于技术条件需求比较低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或者低端加工业。过去都说,中高端产业迁往越南非常困难,但是目前有一个现象值得关注:在贸易战叠加新冠疫情的当下,一些原来在中国生产的高科技企业相继迁往越南。

(四)墨西哥能否取代中国成为世界工厂?

365j.me-(四)墨西哥能否取代中国成为世界工厂?

现在一些(美国)跨国公司都在讨论,在决定生产外包时,下一个选择是“墨西哥还是亚洲?“对于许多公司来说,亚洲是一个有吸引力的选择,但越来越多的公司选择在墨西哥生产。

这是一个分散化的选择题,也会出现分散化的答题。

对美国公司而言,墨西哥的地理位置提供了巨大的优势。美国公司的经理们很容易定期访问墨西哥的工厂,甚至可以在一天内往返,而不必仅仅为了到达一个亚洲国家而花费至少一天的时间。去墨西哥旅行不需要提前计划。而从其他大陆到墨西哥就是一个遥远的距离,同样的货物从亚洲运到目的地可能需要三个星期。美国企业如果选择在墨西哥制造代替亚洲制造,可以节省大约4%的能源费用、60%的天然气费用、40%的租赁费率。

墨西哥因其土地面积和人口数量而成为一个发展潜力较大的市场。其土地面积逾197万平方公里,人口1.254亿人,是拉美经济大国,其石化、电力、矿业、冶金和制造业等工业都较为发达。作为新兴的经济体,其2019年GDP1.259万亿美元,对外贸易9164亿美元,进出口大体平衡。人均GDP跟中国差不多,为1万美元左右,对外贸易、消费市场大过印度、越南。

正是如此,特朗普政府特别看重墨西哥,也第一个搞定的新的美墨贸易协议。

除此外,墨西哥还具有以下优势:(1)拥有多样化、高精且相对年轻的劳动力,他们中的许多人会说至少两种语言。墨西哥提供更稳定的工资,劳动力成本高于亚洲,跟中国差不多。

(2)墨西哥有12个多边贸易协定,向44个国家提供优惠贸易准入,,使其成为世界上最开放的国际贸易国家之一。

(3)墨西哥在保护知识产权方面享有很强的声誉。其他国家可能存在仿冒品问题,而且法院执行或承认知识产权的速度很慢,但这在墨西哥不是一个显著的问题。

(4)严格的质量保证制度。产品可以退回修理或更换,而在亚洲,由于距离和沟通障碍,质量问题可能更经常发生,解决起来更具挑战性。

(5)墨西哥的“庇护服务”既降低成本,又降低风险。大多数外商客户选择在墨西哥的“庇护工厂”下运营。庇护计划是在墨西哥开展业务的一种独特方式,可以降低外国公司的风险和责任。如果选择在庇护服务下生产货物,可以在IVEMSA的合法墨西哥实体下运营。这个实体可以帮租赁你所需要的设施、雇用和支付你的雇员的薪酬、获得所有必要的许可证和执照。客户仍将负责制造方面的一切工作,能够引进自己的设备、进口原材料、控制所有流程和程序。在庇护工厂下运营,可以让客户在墨西哥获得制造业的优势,而不必费时费力建立自己实体。

墨西哥的最大优势是刚刚达成的“美国-墨西哥-加拿大协议”(USMCA),而拥有北美经济体的市场优势。这个经济体面积2132万平方公里,人口近5亿,GDP逾24万亿美元(2019),贸易额近1.2万亿美元(2017)。

还有,墨西哥基础设施也远比印度、越南完善。

这些都是比印度、越南、乃至东南亚国家优越的地方,是很多美国大企业迁厂的首选。因为如此,不少美国专家认为,墨西哥将是下一个世界工厂。

但是,制约墨西哥的因素也不少。最主要的是三个:一是跟其他各大洲的距离遥远,交易运输成本较高,欧亚大陆的跨国公司不会选择在墨西哥建厂;二是虽然美国经济体量全球第一,但是其制造业空洞化,无法给墨西哥提供产业配套,除非建立像中国一样的完整的产业体系;三是在美国关税保护下,各主要经济体跟北美经济体之间的贸易往来也受到阻碍。

推荐阅读
Facebook 脸书
Twitter 推特
Reddit
Telegram
WhatsApp
Email 邮件
PRINT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