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Close this search box.

触目惊心!美力推六个层次脱钩:不跟你玩了,你却在自嗨“(它)夹着尾巴逃跑了”

最不幸的是,我们眼中的“疯子”特朗普,真的很疯,他在威胁要对中国在美上市企业动手的同时,说出了令世界为之震动的疯话:可能完全切断与中国的关系。一方面是美方热火朝天采取行动,全方位推动“去中国化”,要跟中国脱钩;另一方面在国内舆论场出现一个怪现象:社交平台、互联网自媒体充斥着“……夹着尾巴逃跑了”的欢呼声。
365j.me - 触目惊心!美力推六个层次脱钩:不跟你玩了,你却在自嗨“(它)夹着尾巴逃跑了”

在这段时间,一方面是美方热火朝天采取行动,全方位推动“去中国化”,要跟中国脱钩;另一方面在国内舆论场出现一个怪现象:社交平台、互联网自媒体充斥着“……夹着尾巴逃跑了”的欢呼声。

此前,我曾写出“脱钩”方面的文章,不少网民留言说,没什么,我们不在乎;走吧,走吧,乖乖的走吧;有的甚至说,这是件大好事,把土地、厂房、机器留下来,我们白得一笔财富…… 诸如此类。也有专家说,与中国脱钩,就是与机遇“脱钩”。

让我想起几年前韩国乐天超市撤离中国的情形,当时有媒体报道,中国网友乐开了花,纷纷为乐天的撤走拍手庆贺。

没想到,这一幕又重演了。可是,这次是我们的认识出错了!当年乐天离开中国时,中国市场有吸引力,人家需要你的市场,想跟你玩;这次是人家对你不满意,或者觉得你的市场出现了大问题,风险很高,自己要撤出,不跟你玩了。

如果美国、日本、欧洲都不跟你玩了,它们的企业都要撤出中国,将会发生怎样的情形?将会怎样重挫中国经济?中国的改革开放还怎么进行下去?现在关键技术、关键产品(包括关键零部件)基本掌握在美欧日手中,它们都不提供给你,你这个世界“组装厂”将怎样制造?你能不能提供完整的产品?即使实现全部国产化,你的产品水平会降低多少等级?

实际上,推动美国企业撤出中国,或者让制造业回流美国,是特朗普“美国优先”的一个战略目标。其最初的动机并非是为了摆脱对中国的依赖,实现制造业自给自足,而是为了实现美国蓝领充分就业,满足支持者的要求,兑现选举承诺

只是在新冠病毒疫情之前,实施这一举措受到很大阻力,其中包括来自美国商界、企业的阻力。今年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给了一个机会,促使特朗普政府加大政策力度来消除这个阻力,实现美企撤出中国或者让制造业回流美国的目标。

不仅如此,美国的目标不仅仅是减少对中国的依赖这么简单,其核心追求是要重组世界产业链,要在这一过程中“去中国化”,想要将中国跟这个世界隔离开来,不让你参与它们的事情。

最不幸的是,我们眼中的“疯子”特朗普,真的很疯,他在威胁要对中国在美上市企业动手的同时,说出了令世界为之震动的疯话:可能完全切断与中国的关系。之后又轻描淡写地说,如果这么做了,我们每年可以省下5000亿。

当外界都认为做不到时,他却执拗地、甚至肆无忌惮地去做。他正全方位推动与中国脱钩,至少已经从六个层次(但不限于此)采取实际行动。

第一个层次:用高关税打击双边贸易。这表面上似乎是为了缩小美方贸易逆差,实际上是要让双边贸易变得(对美国)不那么重要。

事实上,自特朗普竞选上台以来,美中双边贸易呈现逐步下降趋势。据美国商务部统计,2017年,美国与中国双边货物进出口额为6359.7亿美元,增长10.0%。其中,美国对中国出口1303.7亿美元,增长12.8%;美国自中国进口5056.0亿美元,增长9.3%。这其中的增长主要是受惯性影响,而且特朗普上台当年尚未开打贸易战。

2018年,美国与中国双边货物进出口额为6598.4亿美元,增长3.9%,增幅比上年下降6.1个百分点。其中,美国对中国出口1203.4亿美元,下降7.4%;美国自中国进口5395.0亿美元,增长6.7%,下降2.6个百分点。而同期美国货物进出口总额增长8.2%,其中出口增长7.6%,进口增长8.6%。

2019年,美国与中国双边货物进出口额为5588.7亿美元,下降15.3%。其中,美国对中国出口1066.3亿美元,下降11.3%;美国自中国进口4522.4亿美元,下降16.2%。其中占美国(自中国)进口半壁江上的机电产品下降了19.0%。进出口双双下降,且下降幅度之大是两国关系正常化以来所未有。

可以预料,疫情之下美中双边贸易的数据可能会很难看,甚至成自由落体下降。在贸易战和新冠疫情叠加影响下,不出5年,美中双边贸易可能下降到对彼此都无关紧要的程度。

可能就是对这种前景的预判,特朗普才敢说:“如果我们完全切断与中国的关系,每年可以省下5000亿呢”。他指的就是美国每年约从中国进口的数字,他通常把这些数字称为“损失的钱”。

第二个层次:推动美企撤离中国,让制造业回流美国,既使更多的产品实现自给自足,又实现充分就业。

特朗普3月24日曾大篇幅讲述美国必须摆脱对中国的依赖。在强调了美国生活几乎所有方面对中国制造业的依赖后,他指出:“我们永远不应该依靠外国来维持自己的生存。我认为我们学到了很多东西。我们学到了很多东西。这场危机凸显了拥有牢固边界和建立边界的重要性,强劲的制造业。”

按照这一指导思想,美国很快采取行动。3月28日,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突然推出了一个新的“紧急使用管理”(EUA),声明可以满足指定性能标准的可接受的呼吸器产品只有6个国家和地区,直接将中国排除在外。美国即使在口罩、呼吸机严重缺乏的情况下,也禁止使用中国的医疗防护用品。

之后,为了快速跟中国脱钩,美国政府发出信息,宣称要出台一项用国家全包搬迁费用让美企从中国撤回的计划。据美媒报道,有关供应链迁移问题,白宫的讨论非常具体、详细,有政府多部门参与。美国试图建立一个被称之为“经济繁荣网”的“可信任伙伴”联盟,加速全球供应链迁出中国迁回美国,或转往澳洲、印度、日本、韩国等友好国家。

再之后,特朗普5月14日接受采访时,威胁将对在美国上市的中国企业施加更严格的会计标准。他表示,他的政府对于实施这个打压中国在美上市企业的措施意愿“很强烈”。美媒解读,这是要将在美上市的中企清理出去。

随后,美国分批次将众多中国企业、机构和个人列入制裁黑名单。

从战略层面看,美国是要掀起外企撤离潮,重组世界产业链,从而重建国家贸易新秩序,但将中国排除在外。

第三个层次:在科技方面,从供应链入手,对中国半导体产业“断芯”,打垮中国科技型企业,牢牢把握科技领先的优势。

现在,美国施压全球顶级芯片制造企业(台积电、英特尔、三星)到美国建厂,很快得到回应:5月15日,一个重磅消息受到国内外舆论的广泛关注:台积电宣布,将投资约120亿美元在美国亚利桑那州设厂。台积电是全球最大晶圆代工制造商之一,也是拥有最先进技术的制造商,其代工芯片包括现今几乎所有电脑及手机芯片产品,包括英特尔、AMD、高通等。

同一天,另一则重磅消息袭来:美国商务部宣布,即日起收紧美国企业对外供应产品的限制,规定使用美国技术或设计的半导体芯片出口给华为时,必须取得美国政府的许可,规定包括美国以外的芯片生产商。

这段时间,上述两则消息被炒得沸沸扬扬,各种各样的解读几乎挤占了国内外舆论场。

不用多说,这两个相互联系的事件有利于美国打击华为及中国的半导体芯片产业。

台积电赴美设厂决定,从台积电角度看,被视为是避免成为中美磨擦被牺牲的棋子;从美国方面来说,是号召制造业回流美国的一大胜利,政治上的象征意义巨大。作为全球最大晶圆代工制造商,台积电在美国建厂,表示台湾芯片制造商在中美之争中投向美国一方。一方面,对台企撤离中国大陆具有很大带动作用-现在的影响已经显现;另一方面,在疫情成为中美矛盾重心的当下,台湾一反常态在国际上采取政治攻势,让台积电赴美设厂增加不少政治色彩。

围绕半导体产业发生的一连串的事件,意味着美国倾国家力量切断华为芯片供应链,将进一步扼杀华为等中国科技企业,特别是半导体、通讯、互联网等产业,同时将加剧中美在科技领域的紧张竞争。这无疑会影响今后的中美关系以及两岸关系。

第四个层次切断双边投资关系。一方面以安全为由,限制甚至禁止中国投资美国企业;另一方面限制甚至禁止美国资金投资中国市场。

美国近来有两个方面的举动:一个是特朗普以国家安全“风险”为由,下令主要的联邦政府养老基金不要投资中国企业。

再一个是,出重拳将中资企业赶出美国。这里又有两个方面的举措:(1)加强对中资投资美国项目的安全审查,管辖范围从“导致外国投资者掌管美国企业的控制性投资”,扩大至关于关键基础设施、关键技术、以及敏感个人信息领域的非控制性投资。

(2)严查、问责在美上市中企。在5月14日特朗普威胁要对在美上市中企动手一周后,5月21日美国参议院专门通过了《外国公司问责法案》。美媒认为,这份法案主要针对在美股上市的中概股,如果这份法案实施,所有中概股将在3年内被强制退市。当天,美国政府要求收回中国电信在美经营权。

从福克斯给出的数据来看,截至2019年2月25日,美国有156家来自中国的上市企业,总值1.2万亿。经查询,在美上市的中企至少280家。如果不含2019年IPO中企,在纽交所上市中企83家,纳斯达克上市中企162家。其中包括阿里巴巴、京东为代表的互联网巨头,还有一批央企。

有人将此归结为瑞幸造假这颗“老鼠屎”搞坏了一锅粥,其实不然。实际上,切断中资投资美国资本市场是美国“脱钩”战略的一个重要环节,而瑞幸造假只是一个导火线,被美国抓住了把柄。4月23日,美国证交会主席杰伊克莱顿在媒体上直言,因为信息披露的问题,投资者近期在调整仓位时,不要将资金投入在美国上市的中国公司股票。这等于公开呼吁投资者对中资概念投不信任票。

一夜之间,在美上市的中概股全部“风声鹤唳”,不禁令人想起2010年绿诺科技、中国高速频道、东南融通等一批中概股因财务造假被集体做空,引发一波中概股退市高潮,自2011年起,连续4年每年逾30只中概股退市。

本来,纳斯达克总裁今年初曾预计2020年中国公司赴美上市将火爆,现在看来中资企业在美上市之路将被切断,之前上市的中资企业也将被迫陆续退出。资料显示,仅去年就有35家中国企业赴美上市,数量基本与2018年持平,总募资金额约35亿美元。

中企在美国资本市场融资之路将被切断!

第五个层次:国际货币去中国化。近来,美国主导在国际上排斥人民币、排斥中国。

这场席卷全美的疫情导致美国股市危机,美国一方面无上限放水,另一方面却反常推行强势美元举措,致使世界出现美元荒。这一可怕的现象,强化了美元的国际储备货币地位,对中国而言就是人民币持续贬值。

这里出现一个奇怪现象:资本市场“熔断”,而货币市场“缺钱”。

更大的问题是,在美元荒不久,就有9国央行签署货币互换协议。就在美股连续熔断之时,3月19日上午9时,美联储在其网站上发表声明宣布,与韩国央行等9个国家的中央银行签订了货币互换协议,旨在缓解全球美元市场紧张局面,减少对国内外家庭和企业信贷供应的影响。美联储与韩国、澳大利亚、巴西、墨西哥、新加坡、瑞典等央行签订互换货币规模分别为600亿美元,与丹麦、挪威、新西兰央行签署规模为300亿美元,期限至少为6个月。

这其中有两件事情值得关注:一是没有中国央行-中国人民银行,二是没有中国货币-人民币。

货币互换协议是在必要时将本国货币交给对方国家中央银行,并允许借用对方国家货币。美联储在2008年金融危机时与韩国等14个国家签订了货币互换协议,但到2010年大部分协定已经终止,9央行签署货币互换协议之前,美国只维持着与加拿大、英国、欧盟、瑞士、日本5家中央银行的货币互换协议。为加强这5家央行的美元流动性,美联储决定将货币互换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

除此外,4月16日,Facebook主导的Libra发布了2.0版白皮书,宣布锚定多国法币组成“一篮子货币”,来建立一个“无国界国币”。值得注意的是,数字货币Libra的2.0版中的“一篮子货币”里面也没有人民币。

专家分析指出,”国际上特别是国际金融领域,一个排斥人民币、排斥中国的同盟正在形成。”

第六个层次:在教育、文化、旅游、移民 …… 各个方面限制美中两国间交往.

现在,特朗普政府已经开始全方位行动,出台种种措施,收紧对华签证,限制中美商务、旅游、教育、人文交往。其中包括限制中国留学生就读专业、收紧赴美(包括留学生和旅游)签证、出入境管理中严查中国公民、逮捕在美华人专家学者 …… 这些措施将大大限制中国企业、机构、公民赴美,也将极大打击中国商界、学界、乃至于公民对美国的信任,中国商界、学界、乃至于公民基于不信任和恐惧,也会自动选择不前往美国,这会大大减少前往美国的中国公民数量。

与此同时,由于美国政府及其政客操弄疫情议题,也拔高了美国公民对中国的不满、不信任或负面看法,这也会影响中美两国间交往。

5月14日,皮尤研究中心最新完成的美国人对中国看法民调显示,新冠肺炎疫情下,美国人对中国的负面看法达新高,超过三分之二美国人反感中国,而且90%以上的受访者认为中国时美国最大威胁。这与皮尤研究中心4月21日发表的民意调查结果基本一致,当时受访的美国成年人中,对中国的反感度飙涨,且呈现年龄、学历、收入、党派倾向等不同的群体,对中国的负面看法一致上升:66%的美国人对中国持负面态度。

这是前所未有的,反应了美中关系急剧恶化的程度,也成为美国官方切断跟中国的关系的民意基础。

华为、台积电和富士康新闻关系重大 揭示中美贸易或进入新时代

也是这一天,另一间台湾大型晶圆代工制造商,鸿海集团的富士康发表财务报告,受新冠肺炎疫情打击下,纯利由上季的6.6亿美元,急跌至6960万美元,大降近九成。

这三个消息可谓重磅,从不同方面预示着中美贸易战、科技战加剧,以及带来的外企撤离中国、乃至于美中之间的脱钩。

第一则消息表示,美国将进一步扼杀华为等中国科技企业,特别是半导体、通讯、互联网等产业,同时将加剧中美在科技领域的紧张形势。在美国商务部宣布限制华为的新措施后,中国《环球时报》便指出,中方将强力反击,包括限制或调查高通、思科(Cisco)、苹果等企业,作为代工的富士康将无可避免卷入纷争。

第二则消息,

当然,台积电在华盛顿州已有一座晶圆工厂,亚利桑那州的是第二座,即使新厂房在2024年投产,所占全球产量仍然十分有限。而外界亦相信台积电会取得美国批准,继续向华为提供芯片。

第三则消息还是涉及陆台关系。富士康的盈利大跌是可预见的,早在2、3月疫情爆发期间,富士康在中国的厂房被迫关闭,当时董事长刘扬伟已表示难以估计疫情对全年盈利影响。在5月15日发表财务报告后,刘扬伟称短期内景气“能见度有限”,无法给下半年营运展望作出判断。

富士康作为全球最大芯片生产商之一,盈利大跌说明疫情对电子消费市场的冲击多大。但即使疫情过去市场亦充满不确定性,中美贸易磨擦的轴心之一落在高科技的芯片上,在2去年6月富士康便传出正准备从中国撤出部分苹果生产线。虽然富士康一度澄清仅属谣言,但在中美磨擦进一步加深下,依赖中国工场生产芯片的富士康前景并不乐观,富士康撤离中国不是没有可能。

电子业界在一天内发生的上述三大事件,正揭示着美国、中国大陆与台湾三方角力的走向。

美国近来正式启动台积电、英特尔、三星等超级芯片制造商在美国建厂。5月10 日,《华尔街日报》报导,美国白宫点名全球最大晶片代工企业台湾台积电,以及半导体巨擘英特尔和韩国三星电子,讨论在美国设厂,目标要让美国半导体生产自给自足。

去年美中贸易战时,美国基于国防安全考量,思考半导体产业回归“美国制造”,如今新冠疫情更加速美中高科技产业脱钩。专家分析,全球半导体将面临上中下游供应链的重组变化。

现在已经走出实质性一步。5月14日,特朗普表示,要将所有关键供应链都带回美国,并称可以切断与中国的所有关系。5月15日,全球晶片代工龙头台积电宣布将在美国亚利桑那州建厂,生产5奈米制程半导体晶片,预计2021年动工,2024年开始量产。规划月产能为 20000 片晶圆,将直接创造超过 1600 个高科技专业工作机会,并间接创造半导体产业系统上千个工作机会。

在台积电宣布赴美设厂的数小时后,蓬佩奥便在推特表示,美国欢迎台积电设厂,投资世界上最先进的5奈米制程晶圆厂。他说:“在中国试图独霸先进技术,并控制关键产业之际,这笔投资有助增进美国国家安全。”

实际上,美国早就开始谋划推动与中国脱钩。大家可能还记得,武汉疫情全面爆发之际,美国商务部长罗斯1月30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公开宣称,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或有助于工作岗位更快重返北美;2月27日,参议员霍利提出《医疗供应链安全法》,法案赋予联邦食品药物管理局(FDA)更大的权力,可以要求药品和器械制造商提供采购信息,以保护美国医疗产品供应链免受疫情的冲击;3月11日,《纽约时报 》报道,中国的制药公司生产美国90%以上的抗生素,维生素C,布洛芬和氢化可的松。中国公司还生产约70%的美国对乙酰氨基酚,以及40%至45%的肝素;3月19日,参议员汤姆科顿和迈克加拉格尔提出《保护我们药品供应链免受ZG侵害法》,希望以此终止美国对中国制药业的依赖。

在3月24日白宫发布会上,特朗普大篇幅讲述美国必须摆脱对中国的依赖。在强调了美国生活几乎所有方面对中国制造业的依赖后,他指出:“我们永远不应该依靠外国来维持自己的生存。我认为我们学到了很多东西。我们学到了很多东西。这场危机凸显了拥有牢固边界和建立边界的重要性,强劲的制造业。”

按照这一指导思想,美国很快采取行动。3月28日,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突然推出了一个新的“紧急使用管理”(EUA),声明可以满足指定性能标准的可接受的呼吸器产品只有6个国家和地区,直接将中国排除在外。美国即使在口罩、呼吸机严重缺乏的情况下,也禁止使用中国的医疗防护用品。

之后,为了快速跟中国脱钩,美国政府出台一项用国家全包成本费让美企从中国撤回的计划。4月9日,美国白宫国家经济委员会主任库德洛表示,一种可能吸引美国企业从中国回流的政策是,将回流支出100%直接费用化。美国官方计划为美国企业离开中国的成本费用买单。库德洛说,说到让企业回流的政策,可以将回流支出100%直接费用化。厂房、设备、知识产权结构、装修等。换句话说,如果我们将所有相关支出100%直接费用化,实际上等于我们为美国企业从中国搬回美国的成本买单。

同一天,美国政府要求收回中国电信在美经营权。美国司法部和其他机构4月9日要求美国联邦通讯管理委员会(FCC)收回中国电信美国分公司,为进出美国的国际通讯提供电信服务的许可。

曝富士康降薪裁员 每天七百陆企无奈转行

苹果撤离中国,各国企业巨头纷纷离开中国,如今不仅没有新增就业岗位,反而举国裁员停招减薪,失业潮雪崩似到来!

陆媒报道,苹果代工厂富士康的大陆工厂在复工后一度高调招工,但最近有消息说富士康员工的薪水正在大幅下降,甚至在劝退员工。有员工表示,去年加班5000元,今年没班加只有1000多,工人不得不另谋生路!苹果将至少20%产能移到印度?究其原因一是贸易战,美加征关税抬高出口成本,须降成本才能盈利;二是中共将受全世界追责,风险巨大;三是印度“生产相关激励计划”的优惠政策,针对手机制造和特定电子元件领域吸引外资,非常及时高明,大量外资由中入印。其实,印度只是个缩影,全球都对产业链过于集中在中国非常恐惧,美日欧都在想办法召回企业,甚至不惜政府贴钱求企业搬迁。 

早前,“厉害了我的国”盛行之时,小粉红说苹果三星都竞争不过华为,只有撤!中国制造业牛!早在2012年,三星在越南砸百亿美元投资建厂,目前全球三星一半手机在越南生产,产值已占据越南GDP20%,提供上百万就业,与之相反,近日,全球制鞋龙头企业宝成集团在中国湖北的工厂宣布减薪及要求员工放无薪假后,本周又宣布裁员四千多人。

另有消息,随着订单被大量取消,很多大陆工厂不得不转向国内市场。数据显示一个月内,阿里巴巴国内贸易平台1688共计新增外贸工厂超2万家,平均每天有近700家外贸工厂入驻。其中包括国际知名品牌Zara、星巴克、雅诗兰黛、双立人等公司的代工厂。

贸易战下的美企囧境

BBC去年8月30日有篇调查分析文章,专门谈及“贸易战如何影响在华美国企业”。

随着中美贸易战将再度升温,美国总统特朗普“命令”所有美国企业撤出中国,马上寻找能替代中国的其他国家作为供应商,或将生产线搬回美国。在中国运营的美国企业有此打算吗?

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去年6月针对100家在中国运营的美国企业进行调查,聚焦贸易战炮火下的营商现状与前景。BBC以六张图表为你解读调查结果:

81%的美国企业表示,在华业务受到中美贸易关系紧张的影响,比例比去年上升8%。(图)

    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的主席艾伦(Craig Allen)分析调查结果称,美国企业因贸易战而遭受切切实实的营收损失,就算关税一日取消,重新夺回市场份额无法在一朝一夕之内达成。

调查发现,87%的美国企业目前没有任何迁出中国的计划,但17%的公司在过去一年停止或者减少对华业务的投入,为近五年来最高比例。(图1)

    被问到为何减少或停止在华投资时,美国企业将“贸易战带来的成本及未知因素上升”与“在华美国企业面临的政治气候”列为首要原因。(图2)

    只有约3%在华运营的美国企业计划响应特朗普“美国制造”的号召,将生产线搬回美国。另有10%计划迁往第三国。

关于转投第三国的原因,超过一半的美国企业归咎于在中国制造产品的成本提高,尤其是人力成本,这与往年这一调查的结果一致。

然而,不同以往的是,中美贸易战导致生产成本与未知数增加,成为50%美国企业“搬家”的原因。绝大部分受访的美国公司在中国生产商品,然后投放在中国市场销售。因此,影响这些在华美国公司利润与营收的是中国的报复性关税。这些公司通常需要从美国进口部分零件或原材料。

还有25%企业表示,来自美国政府的压力也是它们离开中国的原因之一。在某些敏感行业,美国政府会以威胁国家安全为由,建议美国企业不要在中国从事相关业务。(图3)

在华美国企业在烦恼什么?艾伦表示,关税战是这些企业在短期内的挑战,但长远来说,让这些美国企业更为忧心的是,中国政策向本国企业倾斜、外企面临不公平竞争。“这些正正是为何两国会出现贸易紧张的原因”.

调查发现,在华美企最担忧的10大挑战中,有6项与在中国的不公平竞争环境相关:(1)中美关系,(2)与中国公司的竞争,(3)商业许可及批准,(4)成本提高,(5)数据流出,(6)知识产权保护的执行不足,(7)不均衡执法,(8)人力资源,(9)创新相关政策,(10)针对外企的投资限制。.

97%在中国运营的美国企业表示,在华业务有利可图,与前几年的数据基本一致。然而,只有52%的公司预期今年中国业务营收将持续成长。这是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从2010年起做年度调查以来的最低点。艾伦表示,这体现美国企业对中国市场的乐观展望,正在慢慢减退。(图4)

2 中国经济转型导致一批企业相继撤离中国

疫情之前,自2015年开始,已经有一些世界知名企业的生产部门相继撤离中国,或迁往东南亚国家,或撤回母国,而中国政府采购清单剔出若干国际领先技术品牌,引起广泛关注和议论。

一派意见称这种“撤离潮”是中国经济面临危机的征兆之一,也折射了中国投资环境变差、政府更重保护本国产业的政策取向;另一派意见则认为撤离的大部分是低端生产业务,正合乎中国经济转型、减少过剩产能的大趋势,不足为虑。

也有学者指出,这一现象其实说明中国真正开始进入了工业化阶段,尤其是生产企业外迁的同时,中国还超越美国成为外资流入量最多的国家。

据中国媒体报道,日本钟表企业西铁城春节前宣布清算解散在广州的生产基地;微软拟关停东莞和北京的诺基亚手机工厂,加速将生产设备运往越南工厂,两地将共裁员9000人。此前,包括日本松下、夏普、耐克、三星、船井电机等企业都在加速把生产业务从中国迁到东南亚和印度。

外资生产企业大批迁离中国,上一次发生在2008年,主要原因是金融危机爆发。这一次,则更多基于贸易战和中国投资环境变化下,企业作出的战略决策。

英国布鲁奈尔大学经济学教授刘芍佳对BBC表示,工业化国家的特点包括市场较成熟、法规较完善、生产成本较高,而这些中国已经基本具备。而对低端制造业来说,这就等于撤离的信号。他解释说,市场开放度提高和市场秩序的建立,意味着在其他因素相当的情况下,越南制造或印度制造同样可以在中国市场占据有利地位,而生产成本较低,那何乐而不为呢?更何况,中国的制造企业也已开始在海外投资建生产基地。

企业撤离还基于成本因素。美国波士顿咨询集团(BCG)去年发布研究报告称,中国制造业对美国的成本优势已经从2004年的14%降到2014年的4%,也就是说同样的生产,在美国只比在中国贵4%。而且,这一趋势将持续数年。

2015年2月,中国美国商会在北京发布《2015年度商务环境调查报告》称,73%的受访者认为2014年他们的企业处于“盈利或大幅盈利”状态;虽然他们对中国相关部门的监管和劳动力成本上升表示担忧,但近70%的受访者对中国市场的盈利潜力仍表示乐观。

中国经济转型意味着服务业在经济中占比上升,而这就为海外投资资本提供了另一个机会。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服务业实际使用外资金额663亿美元,同比增长7.8%,传统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金额约400亿美元,同比下降12.3%。

北京的《证券时报》曾报道说,低端制造业务迁到别国,虽然对中国的就业市场会造成冲击,但发达国家企业从中国回流母国更值得关注。因为这些外企,特别是美国、日本、德国等制造强国的企业,主要生产高端产品,而这也是下一步中国经济结构调整与转型需要重点关注的方面,它们如果大量撤离后果会更加严重。

布鲁奈尔大学的刘芍佳认为,从发展学角度看,中国进入工业化阶段意味着资金积累雄厚,这就为基础研究、应用技术和创新提供了基础。30多年前,中国资金不足,需要通过引进外资、引进技术来发展;现在则有能力通过海外并购技术原创企业来获得最新技术。他指出,这也意味着中国企业将来会与国际领先技术企业展开竞争。

2015年2月26日,路透社发表独家报道说,中国政府采购清单上确定已剔除多个全球领先的技术品牌,同时加入数千家本地品牌。分析认为,这一方面是出于国家安全考虑,另一方面也有扶持、培育本国信息技术企业之意。

中国政府采购清单上内外供应商的增减,发生在斯诺登揭露美国大规模监听计划之后。路透社引述北京外经贸大学中国世贸研究中心助理主任屠新泉说,斯诺登案是中国的一大关注,高层尤其如此;他认为中国的担忧是有道理的。

刘芍佳认为,中国对安全问题的关注肯定比以前更深,这毫无疑问,在采购清单上加大本国企业的比例,自然有支持本国产业的因素。但是,他认为,这一增一减说明了一个更重要的问题,那就是政府对本国企业具有足够的信心和信任,认为国产品牌足以替换掉外国品牌。路透社引述一名西方技术公司的高层说,“真正的目标是培育中国本国科技产业,之后支持该产业走出国门。刘芍佳认为,这并不足奇,发达工业国家的历史基本上都有类似的一页。

中国政府早前提出“中国制造2025”计划,提升中国国内制造业科技水平,淘汰落后产能。凯源资本董事总经理陆修泉形容,以现时中美贸易纠纷的情况来说,受“中国制造2025”计划影响的公司将“十分有动机”把生产业务迁离中国。他指出,如果中国成功把国内制造业升级转型,影响也许还不大,“但如果中国未能完全成功实现中国制造2025计划,北京政府也许会发现自己搬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但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英国校区主任刘芍佳教授认为,这个趋势只会影响部份公司,对其中一些如制造集成芯片的公司等没有影响。他接受BBC中文采访时指出,一些公司可能会趁这场贸易战“乘火打劫”,喊着要离开中国,从中国政府挤出一些优惠待遇,形容这“不失一种商业讨价还价策略”。

贸易战加剧了企业撤离的趋势。因为“关税影响严重”,许多在华的外资公司据报计划把部份业务撤出中国,避免成为这场纠纷的磨心。

路透社引述数名分别来自韩国公司海力士(SK Hynix)及日本公司三菱电机、东芝机械和小松制作所(Komatsu)的代表指,它们已经开始着手把公司部份制造业务迁离中国。其中,三菱电机向BBC证实,中美互相加征关税时,公司已经开始把部份出口到美国的产品从中国大连的工厂,转到日本名古屋生产。三菱电机的发言人补充说,旗下工厂的生产能力没有因为搬迁计划受影响。另外,海力士发言人回应BBC查询时,拒绝评论路透社的报道。

专家向BBC指出,外资企业在中国的经营成本不断上涨,受这场中美贸易纠纷再加上“中国制造2025”计划影响,将加速外资企业将部份业务撤离中国的趋势。

东芝和小松尚未回应BBC的查询,但凯源资本董事总经理陆修泉(Brock Silvers)向BBC中文指出,他认为路透社的报道“极度可信”,这些公司不会“在没有必要的情况下公布搬迁生产线的决定”,惹恼中国政府。

2018年7月27日,海力士发布的一份声明称,将投资约3.5万亿韩圆(即约31亿美元)在位于利川(Icheon)兴建一座半导体生产工场,预计2020年10月完成。海力士指,投资兴建这家工场是为了应付市场“对晶片日渐增加的需求”。

路透社的报道引述海力士的消息人士指,公司部份在中国厂房制造的DRAM晶片会出口到美国,它将把这部份生产工序搬回韩国。但消息人士补充说,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电脑及智能手机生产国之一,对DRAM晶片的需求仍然强大,因此海力士大部份生产工序将不受影响。报道引述东芝的消息人士指,中美贸易战连带的关税对公司“影响十分严重”,因此公司预计会在10月把部份出口到美国的产品转移到日本或泰国的工厂制造。

路透社又指出,台湾企业仁宝电子工业(Compal)和韩国电子公司LG分别都开始草拟应急计划,为中美贸易战持续或扩大作准备。

中国工人平均工资近年不断上涨,外资公司把业务搬到越南、斯里兰卡等东南亚国家已经不是新鲜事。总部在伦敦的全球零售市场分析研究公司Euromonitor去年一份报告显示,中国工人的每小时平均工资约3.6美元,比2011年上升约64%,是印度的五倍。

台湾中华经济研究院世界贸易组织及区域经济整合中心副执行长李淳认为,中美贸易战会加速外资工厂把业务搬离中国的决定。他接受BBC中文采访时指出,贸易战中直接受害的都是中国制造的产品。如果一家公司的业务主要是以出口到美国为主,这个额外关税会让“它的成本进一步增加”。

美国还正筹划成立名为“经济繁荣网”的“可信任伙伴”联盟,加速全球供应链迁出中国迁回美国,或转往澳洲、印度、日本、韩国等友好国家,重建贸易新秩序。

美把部分制造业交给盟友能创造双赢

从美中贸易战以来,美国社会逐步醒悟制造业弃守所造成的困难,许多人看着口罩、防护衣、呼吸器等生产,都受制于中国,非常不高兴,现在想尽办法让制造业回笼美国。这是一个势,但我认为这个势,逆反美国自由市场经济的自然发展。

美国当然要有制造业,但不该是口罩业。美国造的是火箭、波音客机、晶片和特斯拉,美国还要投入资源在其它的新兴行业,也许不少人不以为然,但我认为钱投在推特、脸书,不一定是浪费资源。美国没有“提早脱离制造业”的问题,甚至把中低阶制造外包,都不是坏事,这只是资本主义市场产业兴衰的正常循环。

西方重组产业链”去中国化”

考虑到经济上的利益与安全,加上国内失业率飙升,欧美多国近日计划减少对华依赖。日本出资协助其企业从中国撤资,美国支持在华企业撤回本土,而德法也有相关措施,减少与中方之经济合作。全球经济格局或面临洗牌,”去中国化”

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之际,西方”去中国化”、重整产业链的话题不断发酵。

4月12日,福耀玻璃老板曹德旺接受媒体专访,他特别提到”疫情后,全球产业链会减少对中国的依赖,我们一定要警惕全球产业链去中国化”;他补充,”在短期内,各个国家很难构造出独立的产业链和工业体系……全球产业链短期内不会、也无法和中国脱钩”。

4月14日,BBC中文网报导,香港中文大学商学院助理教授吴靖和香港科技大学商学院市场营销与供应链管理研究中心主任张洪涛教授均表示,在疫情过后,企业会出于分散风险的考虑,把部分产能迁出中国。张洪涛补充,”至少会将重新组织产业链来构建多元化的供应来源,摆上议事日程。”

台湾经济研究院产经资料库研究员刘佩真对新唐人亚太台表示,“美国可能会促使全球的供应链,也开始进行去中国化。全球半导体在短期之内,可能都会面临到上中下游,投资区位的一个移转,还有供应链重组的一个变化,那我想各国选边站的压力,可能会再次的浮现。”

此前已经说过两件事:一是日本追加预算包括2200亿日元(20亿美元)资助企业将生产线撤回本土,以及235亿日元协助企业将生产转移到其它国家。二是美国白宫经济顾问库德洛(Larry Kudlow)接受外媒访问时表示,美国可以考虑为每家想要离开中国的美国企业补贴搬迁费用。比如承担企业回国的转移成本,包括工厂、设备、知识财产、装修等等,政府将 100% 的此类开销一次性费用化(Immediate expensing),也就是说这些成本费用将允许一次性税前扣除。

德国之声中文网报道,日本推出了空前的大规模经济刺激计划,以复苏受到新冠疫情重创的经济。根据彭博社报道,日本政府从价值1万亿美元的经济刺激方案中拨款22亿美元,协助日本制造商将生产线撤出中国或转移至其它国家,以恢复中断的供应链。报道引述日方公布的细节指出,为了减缓疫情对经济造成的严重影响,日本追加的预算包括2200亿日元(20亿美元)资助企业将生产线撤回日本,以及235亿日元协助企业将生产转移到其它国家。

中国是日本最大贸易伙伴。但自新冠肺炎爆发后,中国经济面临严峻考验,连带使在华的外国制造商也受到重创。彭博社报道,自今年二月以来,日本自中国进口的的规模下滑近一半,导致日本制造商无法取得必要零件。

据日本《朝日新闻》报道,日系汽车二月份在中国的生产大幅下滑,日产汽车、丰田汽车在华的生产量分别减少87.9%和77.4%,而在湖北省武汉市设有工厂的本田汽车公司的生产量则大幅减少达92%。此外,由于来自中国的零部件供应停止,日本国内的汽车生产线也减产了29.3%。

彭博社引述日本经济学家关辰一(Shinichi Seki)表示,一些在中国生产出口商品的日本制造公司原本已经考虑要迁出中国,如今日本政府出台了补助预算后,肯定会增加其动力。但他认为汽车业等为中国本土市场生产产品的制造商会留在原地。

另一层原因,日本希望减少对中国市场的依赖。在此次新冠疫情的背景下,日本企业间再次掀起减少对中国市场依赖的讨论。彭博社报道称,日本政府的未来投资委员会上月曾讨论将高附加价值的产品生产迁移回日本,其它产品则分散至东南亚生产。

《日本经济新闻》周五报道称,根据日本贸易振兴机构(JETRO)发布的2019年海外经济调查,在日本企业力争扩大业务的海外国家和地区中,选择中国的比例大幅降低,选择越南的比例则上升。问卷结果显示,日本企业进驻海外市场的意愿低迷,而投资对象国和地区也发生变化。回答”在海外设有基地,将进一步扩大进驻”的企业中,选择中国的企业比例为48.1%,比前一年减少7.3%。日经新闻称,这是自有可比数据以来创下的最低纪录。这份调查是在去年11月至12月间进行,并没有涉及有关新冠病毒的问题。报道指出,虽然中美贸易摩擦暂时放缓,但对立并未消除,人们担心今后受到新冠病毒影响,日本实体经济也将恶化。

现在,又有新的情况。

4月8日,据德意志广播电台(Deutschlandfunk)报导,了、德国联邦财政部长彼得·阿尔特迈尔表示,联邦政府内阁决定修改《对外贸易和支付法》(Außenwirtschaftsgesetz-AWG),以阻止外资藉疫情危机收购受到打击的德国企业。此修改被认为是针对近年中国并购多间德国企业之行动。此前曾发生美的集团收购德国机器人制造商库卡(Kuka);据德国媒体报导,中国汽车厂商吉利和北汽集团亦均是戴姆勒股东。

这也可以视为国际产业链重组中去中国化

4月14日东风汽车在表示,因应中国汽车市场下滑及东风雷诺经营状况,公司与雷诺双方计划对东风雷诺进行重组。公告指,双方签署不具有约束力的备忘录,达成初步意向,雷诺拟将所持东风雷诺50%股权转让予东风集团,东风雷诺停止雷诺品牌相关业务活动。

这实际上是雷诺撤出东风、撤出中国。

——投资去中国化

一方面以安全为由,限制甚至禁止中国投资美国企业;另一方面限制甚至禁止美国资金投资中国市场。

川普表示,征收贸易关税可能是惩罚中国的一种回应方式。本周早些时候,他下令主要的联邦政府养老基金不要投资中国企业,因为它们给美国带来了国家安全“风险”。

投资者表示,这种突然发难给人民币带来越来越大的压力,为两个超级大国之间的贸易谈判蒙上阴影,并威胁到其他新兴市场的稳定,它们的货币将因人民币走弱而被迫走低。

“如果事态进一步升级,(人民币)将不可避免地进一步贬值,”东方汇理(Amundi)新兴市场债券投资组合高级经理埃丝特•劳(Esther Law)表示。劳表示,未来几个月,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可能跌至1美元兑7.30元人民币,这将是自2008年初以来的最低水平。自今年年初以来,人民币汇率下跌近2%,至1美元兑7.09元人民币左右。

研究公司凯投宏观(Capital Economics)首席亚洲经济学家马克•威廉姆斯(Mark Williams)表示:“人民币是白宫目前更激进论调的牺牲品……而在美国总统大选前夕,美国有可能采取更强硬的立场。”他预测未来几个月人民币将逐渐贬值。威廉姆斯表示,如果人民币兑美元汇率进一步大幅下跌,跌破1美元兑7.50元人民币,可能会导致全球范围对新兴市场货币和股票的抛售。这可能会加深已经因新冠疫情而陷入困境的经济体的危机感。

——国际货币去中国化

中国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理事长李扬5月9日表示,这次疫情可能会加剧”去中国化”的倾向,并警告在国际上,一个排斥人民币、排斥中共的”同盟”正在形成。

5月9日,凤凰网财经通过网上连线形式,以”全球经济与政策选择”为主题,邀请政商学企界嘉宾解析在中共病毒肆虐的当下,全球经济面临的挑战。

中国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理事长、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李扬,分析了疫情对全球金融的影响。他指出,这次疫情可能会加剧”去全球化”的倾向,尤其是”去中国化”的倾向。他提到,在这场危机刚开始时,世界出现美元荒,”这是非常可怕的事情”,因为美元荒强化了美元的国际储备货币地位。而在美元荒不久,就有九国央行签署货币互换协议,其中有两件事情值得关注:一是没有中国央行-中国人民银行,二是没有中国货币-人民币。

李扬举例说,近日数字货币Libra的2.0版出来了,值得注意的是,虽然这个数字货币以五、六种货币来定值,但里面却没有人民币。他说:”国际上特别是国际金融领域,一个排斥人民币、排斥中国的同盟正在形成。”

李扬还提到,2018年3月初在智利签署的”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rans-Pacific Partnership,TTP),也没有中国。他指出,很明显,中国已经被孤立了。这其实是一个非常危险的倾向,就是”去中国化”。

事实上,此前已有多名大陆学者表示,在西方集体追责声浪下,”去中国化”不可避免。

据《香港经济日报》及大陆网上消息,4月8日,上海复旦大学哲学学院院长、同济大学人文学院院长、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馆长、《解放日报》理论部主任、华东师范大学党委书记、上海外语学院党委书记等多名体制内学者,在上海开了一个高层沙龙,商讨目前国内外疫情的问题,最后提出九点共识:

第一,本次疫情是人类史上具有历史性意义的事件,一定深刻影响全球未来。

第二,疫情将持续发酵,但欧美疫情不足虑,危险的是第三世界,如果失控,死亡可能超过百万。

第三,现在最需要全球一致抵抗疫情,团结起来支援后发国家。

第四,对外敌视的外交战略更为危险。

第五,传统的全球化受到严重挑战。

第六,现在通过公开信息获取真相愈来愈困难,大量的信息都是被修改过的。

第七,大陆主流媒体生产了大量错误的知识,不但误导了中国公众,也误导了西方,损害了中国形象。其中最典型的就是”病毒起源美国论”、”全球感谢中国论”、”集体免疫不尊重人权”、”中国体制优越论”。

第八,中国面临被全球”去中国化”危险。

第九,最后全球是否”去中国化”不取决于欧美,取决于我们自己。

但该文在大陆微博上流传不久,就被删除。但该文在海外的社交网站以及媒体上仍有保存。

撤离有多难?

与此同时,美国社会发出了一个危险的信号:美国民调显示,压倒性多数认为美中关系必须改变、制造业必须撤出中国。

据福布斯报道,调查公司McLaughlin&Associates近日发布了美国人对中国态度的民意调查,结果显示75%的人认为美国应结束对中国的医疗进口依赖,包括N95口罩甚至布洛芬等中国主导的医药产品。至少有70%的受访者认为,中国作为美国公司制造中心的黄金时代已经成为过去式。其中,62%的民主党人、80%的独立人士和85%的共和党人认为,美国需要消除对中国医疗设备的部分或全部依赖。

当被问及是否同意疫情后中美贸易关系应该改变时,72%的人表示同意;当被问到美国是否应该将制造业撤出中国时,59%的受访者表示支持;当被问到“您赞成还是反对华盛顿强制要求美国重要的制造业和技术公司离开中国,以帮助重建美国经济,并会在返回家乡后因为在美国创造的就业机会而获得税收优惠和税收抵免?”这个问题, 72%的人赞成。

民调:在华美企多数短期无计划撤离 但担忧美中经济脱钩。

一个新的调查显示,在中国的一些美国企业表示,目前还没有计划因新冠病毒问题将生产转移至海外,但对于长期计划则不那么确定,因为越来越担忧美中脱钩。据路透社报道,北京和上海的美国商会与普华永道3月6到13号对在中国的年产值5亿美元以上的美国公司进行联合调查,收到25个公司的回复。

调查显示,多数公司对产业链挑战的担忧大于工厂关闭,并考虑对经营战略进行调整,但没有因为新冠病毒疫情而大规模外撤的计划。同时,调查还显示,这些美国公司比以往更担忧美中经济脱钩。

报道表示,新冠病毒疫情进一步考验美中关系。两国关系已经因贸易、知识产权和新闻自由等问题而恶化。美国政界指责中共当局掩盖新冠病毒疫情的信息,而中国官员则称美国在“抹黑”中国。

4月17日,中国美国商会发布调查报告称,尽管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尚未完全结束,但是绝大部分在华美企暂无转移生产线或取消在华采购项目的计划。

据路透社17日消息,该项调查报告由中国美国商会驻北京和上海办事处与普华永道联合开展,结果显示,近70%的受访者预测其在华供应链业务将于3个月内恢复正常,96%的受访者预测其在华业务将于3到6个月内回归常态。

中国美国商会会长毕艾伦(Alan Beebe)就此表示:“我们在中国得出的调查数据与部分国际媒体的报道内容恰恰相反。据我们所知,中国美国商会绝大部分会员在短期内都不会撤出中国。”

“值得强调的是,中国在经历数月的封锁后,率先在全球范围内重启经济。”

据悉,该项调查是在3月6日至13日期间开展的,调查对象为任职于全年营业收入超5亿美元(折合人民币35.4亿元)公司的高级管理人员,累计收到25家在华美企的回复。

路透社刊文指出,自2月以来,中国稳步采取系列措施,有序推进各行业复工复产,并逐步放宽旅行限,以重振经济。据悉,调查受访者认为目前最大的挑战来自物流运输和后勤保障,今后或将面临货源缺的问题。

普华永道中国咨询合伙人扬•尼古拉斯(Jan Nicholas)表示:“新冠疫情使得全球范围内的供应和需求都受到了影响。这推动了对供应链多元化进行更全面分析的需求。”

外媒称,最近的一项调查发现,在中国有业务的美国大企业不想在不久的将来把生产和供应链从中国转移出去。外媒同时注意到,中国发改委也表示,外资基本盘总体上是稳定的。

据今日俄罗斯电视台网站4月19日题为《多数美企不想因疫情而缩减在华业务》的报道称,周五公布的中国美国商会和上海美国商会联合民调显示,在全球收入超过5亿美元的25家在国企业中,尽管新冠肺炎疫情对其业务产生了影响,但约70%的企业没有搬迁计划。3月份进行的这项调查还显示,约40%的受访企业宁愿保持对中国的长期供应链战略不变。

报道介绍称,超过半数的受访企业表示,现在作出搬迁决定为时尚早;只有4%的受访企业计划将所有生产从中国转移出去;12%的受访企业计划将部分设施迁出中国。

上海美国商会会长克尔·吉布斯说:“企业正在考虑调整其商业战略,但不会因为新冠肺炎疫情而大规模迁出。”

推荐阅读
Facebook 脸书
Twitter 推特
Reddit
Telegram
WhatsApp
Email 邮件
PRINT 打印